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实践路径
■ 王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肩负新的伟大使命,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整体战略部署,积极探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实践路径,着力提升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吸引力、拓展文化影响力。
一、提升文化凝聚力。无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体现意识形态的导引和文化价值的责任和担当,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抓好内容创新,一方面要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斗争之力、发展之势,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另一方面,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要主动承担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责任,在创作、生产、运营等各环节重视内容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精神力量、文化内涵、审美价值。
二、增强文化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首先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其次要坚持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文化产品和服务高质量供给为导向,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最后,要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旅彰文,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开。
三、拓展文化影响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任务。首先要注重文化跨界融合。从价值本体出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放大一体效能,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创造更多跨界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和跨文化接受的可操作性平台。其次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致力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中国品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出一系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底蕴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培育兼容地方特性、现代潮流和乡土特色、民族风情的优质品牌。最后要把握碎片化、交互化语境下的传播特性。在甄别筛选的基础上,包容审慎文化产品的创意性表达,重塑部分文化资源的空间场景和文化语义。准确把握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认知方式、交互方式以及媒介使用习惯变化动态,适应新媒体环境以及受众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趋势,更新传播理念,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