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 打造幸福城市

■ 张晓敏

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的重要传承介质,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聊城地处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地区,多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使得聊城红色文化融通于黄河与运河交汇的地域之中,植根于农商文明的包容互鉴之中,抒写于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聊城人民心中,汇聚于聊城红色文献之中,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而传承发展。新时代,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对打造“两河明珠”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绘就红色文化“同心圆”,凝聚昂扬向上正能量。红色文化的最大“同心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大范围的价值观共识。人类文明演变的历史证明,文明是多样性的,是在互相传播、交流互鉴中持续、迭代、创新发展的。中国式新形态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拒绝零和博弈,给世界提供了全新的选择,画出了人类不同文明普遍认同的最美“同心圆”。聊城要凝聚起昂扬向上正能量的最大“同心圆”,要以“死刑何所惧,我径向天呼!”的爱国情怀,以“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的忠诚信仰,以“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无私大爱等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为最长半径,绘就幸福“两河明珠”城市的最大“同心圆”。

用好红色文化的“共享性”,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人民是文明的缔造者,文明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现阶段,聊城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使村民身份转化成为“股民”,从而激发群众参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其转化的重要着力点就是要提升红色文化治理作用。将红色文化与“枫桥经验”结合,将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协作的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打造“红色治理”。积极吸纳优秀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红色调解员”,利用老一辈经历的红色故事,融入矛盾调解现场,让红色文化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群众内心。并以红色文化融入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点燃非遗文化,以红色文化拓宽致富之路,并有效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这是化解矛盾的基石,让柔性的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

抓好红色文化“创新性”,助推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聊城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就是新时代创新的智慧与力量。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图景”指出,要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走出一条符合聊城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敢于发展、勇于争先是思想解放、自立自强、历史自信、坚定决心的提升。基于此,聊城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积淀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便是聊城独具特色的优势所在,是城市的标识,要以此来激活经济文化活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仅仅局限在现有自然资源的层面,其背后红色文化、精神、信仰等方面因素的建构,承载着更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唯有让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从内而外“活化”,才能真正成为聊城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中共东昌府区委党校)

2023-09-2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9051.html 1 传承红色文化 打造幸福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