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进农业强市建设

■ 杨增晖 李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将“六个必须坚持”作为根本指引和重要遵循,推动聊城市农业强市建设。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聊城是传统农业大市,全市90%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农村,近三百万常住人口是农民。要将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农业强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促进农村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特别是脱贫户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腰包鼓、农村和谐稳定、农业基础稳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有保障。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精神特质。坚持自信自立,首先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推动农村多元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聊城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倒逼农产品从粗放式种植到精细化加工,让“土特产”变“网红”,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广大农户创造了宽广的增收之路,让更多农民在农村站稳了脚跟,更顺畅地融入现代化浪潮之中,重塑乡村生活的自信心。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擘画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聊城版“富春山居图”,关键在于走出一条适合聊城乡村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具有广阔前景的发展之路。“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守好农耕文明的“根”,是“乡村之所以为乡村”的底蕴所在。坚持挖掘聊城乡村蕴含的独特农耕文化,为聊城乡村发展“各美其美”注入文化动能。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虽然聊城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形势向好,但依然面临农业产业链较短、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改革推进缓慢、数字乡村基础薄弱等诸多困难。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要一手找准差距“补短板”,一手巩固优势“锻长板”,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培育“新产品”进军“新赛道”,激活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聊城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要坚持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打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攻坚战,形成生态为底、文化为魂、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境界格局。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聊城提出“全面建设农业强市”是乘势而上、应时而谋,更是心怀“国之大者”。广大干部要匡正干的导向,沉到底、谋实策,加强对上对接争取,守牢一排工作底线,以实干实绩推进农业强市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2023-11-1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504.html 1 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进农业强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