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干部要在服务群众中展现担当作为
■ 李子涛
只有坚持为民服务,以人为本,才能站稳人民立场。党员干部要始终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学习孔繁森同志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的公仆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办好民生实事、维护群众利益,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做到心中有民。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有的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作决策,不听取群众意见;有的部门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更谈不上解民之忧、为民服务,群众对此怨言最多。因此,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树牢群众观念,善于站在群众的立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做到解民所需。解民之所需,举措要有力,更要接地气。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调研,切实服务群众。调查研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真实想法,关注群众的烦心事、小问题,突出问题导向,真正找准难点痛点堵点。要以为人民担当、为群众服务的高度自觉,着力解决好医疗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教育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做到为民谋福。人民事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检验党员干部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着眼于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党员干部是一个地方引领风气、引领风向的排头兵,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对待人民的每一个问题,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把工作能力和水平体现到引领群众上来,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绩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调研中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切中要害、找准瓶颈,强化责任落实,敢啃硬骨头,真正把一个个难点、痛点、堵点逐一破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