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治理走向“智”理
——高新区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这里是高新区建设管理部行政执法大队,根据聊城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城镇主要道路上摆摊设点,请您尽快离开……”11月22日,高新区建设管理部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监管系统“隔空”喊话。
“我觉得这种设备非常好,能够增强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引导大家遵守交通规则。这种新型执法模式,不仅能规劝交通违法行为,还能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喊话制止。”市民亢兆坤表示。
“这种通过‘监控+喊话’的形式,能够让城市管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缓解了人员步巡压力,减少了现场执法冲突。”高新区建设管理部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鲁加喜表示。
实现“隔空”喊话的背后,是智慧监管系统的技术支撑。在高新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的操作室内,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可清晰地看到多个路段和重点区域,并运用综合平台派单,及时指挥执法队员第一时间对违规行为现场处理。目前,高新区在市容管控重点区域分别配备了17路高清视频监控和17路远程喊话设备。
“设备主要设置在高新区主次干道、沿街商铺等商业密集、人流量大的区域。”高新区运管服平台指挥中心主任夏增杰表示,“‘智慧监管’在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外,还不断完善了油烟监测、公益活动服务、渣土车动态追踪等多种功能模块,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高新区大力推动“互联网+城市管理”智慧监管系统,以智慧化管理手段,有效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治理更加科学高效,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
高新区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智慧化设施深度融合,加快数据汇聚共享平台,不断提升数字化平台的升级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和需求导向,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将“数字高新”理念逐步贯穿至全区数字化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
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高新区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区58个在建工程项目、320个单位工程起重设备运行的全过程监管;紧盯违法分包、冒险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今年以来,开展专项检查11次,日常巡查项目410个(次),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1200余个。
“城市管理更‘智慧’,市民生活更美好。高新区积极实施‘智慧监管’,努力实现监管资源与力量的优化配置,细化管理标准、加大管理力度、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发挥监管平台优势,不断推进创城工作,让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助力全区城市品质提档升级。”高新区建设管理部副部长耿清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