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五老”合力 护航“新苗”成长
■ 本报记者 马永伟
“五老”指的是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由他们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亲和力。“五老”是关工委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才能有效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发展。
11月16日,全省“五老”工作室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召开。与会人员先后到东昌府区李曙光“五老”工作室、道口铺街道“五老”工作室等进行现场调研观摩。聊城广大“五老”主动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在“五老”工作室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获得省关工委领导和其他地市关工委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全省先行
建设“五老”工作室490个
聊城是一片英模辈出的沃土。这里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以及全国模范检察官白云的故乡。
聊城在全省率先进行“五老”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于2016年在东昌府区先行先试,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欢迎。2017年,东昌府区将“五老”工作室列入社区“八室一中心”建设,在用房、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如今,全市‘五老’数量达3.6万人,‘五老’工作室数量达到490个,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聊城市关工委副主任田中俊介绍。东昌府区关工委则先后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根据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开展“省市县合力解题”工作的通知》要求,聊城市及东昌府区承接“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任务。对此,市、区关工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并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解题任务。
模范带动
打响“五老”工作室品牌
全市各级关工委指导“五老”工作室,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等主题开展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统计,近年来各“五老”工作室共开展活动50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超17万人次。
东昌府区王忠祥“五老”工作室、李曙光“五老”工作室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詹春芳“五老”工作室聚焦国防教育;冠县廖素平“五老”工作室、李贵才“五老”工作室聚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莘县“大爷帮”五老工作室拥有百万粉丝,在网上发布了多条法律知识宣传等正能量短视频。
2015年,王忠祥在家乡侯营村成立了“五老”工作室,8年来,王忠祥依托工作室面向农村地区的孩子积极开办“青少年夏(冬)令营”,组织他们免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激发孩子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如今,王忠祥带病坚守工作室。“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为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就会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路上走下去。”11月16日,王忠祥动情地说。
“我们将加大对工作典型的宣传推广和优秀‘五老’的关心关爱力度,推动‘五老’工作室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向专业化和高效化迈进。”市关工委组织工作部部长刘德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