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正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

■ 王敏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明晰了全国推动生产力跃迁的发展方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重要特点,更强调新技术、新要素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所谓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强调的是质态的创新,而质态取决于在生产力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各生产要素。即它强调的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生产要素,而是要突出其中“新”生产要素对旧生产要素的超越,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但新质生产力相对于科技生产力内涵要更加丰富,它不仅仅指的是科技在生产过程中起主要推动作用,更指的是以科技为要素来推动各个生产要素的全过程创新,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生产力的跃迁。因而要理解新质生产力中的“新”,便不能仅仅将其局限在“新科技”中,它还包括了“新业态”“新要素”等内容的全面转型升级。

质优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目标,“质”包括了“质量”与“质变”两方面。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旨在推动发展质量的提升与生产力质的跃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劳动的三要素为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新质生产力追求的高质量发展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各要素构成质量高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重要一点在于它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传统生产力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简单定义为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新质生产力则更追求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创新科技还可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降低能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达到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质变”即通过创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能,体现到经济发展方面即是中国要通过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生产力的整体改善。

“创新”与“质优”仅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与关键,新质生产力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在“生产力”这一核心内涵,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为促进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结构复杂的系统,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变迁的最活跃因素,是可能的潜在力量和新生的现实力量之合力。要实现先进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就必须要依靠新型劳动者带来更多颠覆式创新,把人才红利注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产出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经济运行优“四高一优”的发展模式。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在智能时代所呈现的新质态,是科技创新起主要驱动作用的生产力,也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的生产力,它的发展必然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强大的物质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2024-04-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8895.html 1 正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