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木版年画数字化推广与传承研究
■ 孙丽
聊城木版年画曾是山东两大年画体系之一,民间曾有“江南桃花坞,直隶杨柳青,东潍西聊在山东”的说法。聊城作为木版年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推动木版年画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传统木版年画出现市场需求下降、传承人减少等诸多问题。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实现木版年画的传承与推广,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数字化非遗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强调交互性的传播,在德弗勒传播过程模式下通过交互和反馈形式的互动引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形成从个体到社区、从个人到群体的非遗传播。应加强以人为本的非遗文化与数字技术手段的灵活结合,真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聊城木版年画数字化推广与传承策略研究理应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社交媒体平台的选择对于聊城木版年画的推广至关重要。在选择和分析社交媒体平台时,需要考虑各平台的用户特征、传播规律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旅游数字化的适用性。综合考虑各平台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选择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和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综合推广,以实现聊城木版年画的文化传承与推广目标。
在内容创作和传播策略设计上,聊城木版年画需要深入挖掘其特点和受众需求,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从木版年画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出发,设计创新性内容,并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算法规则,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木版年画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提炼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内容,如制作木版年画的过程、背后的传统故事、代表性作品的解读等。这些内容既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又能增进大众对木版年画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合作与联动是推动文化旅游数字化推广与传承的关键策略之一。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以及数字化互动工作坊等,结合与文旅企业的合作,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互动项目,可以更好地促进用户与木版年画文化的深度互动和体验。
与文旅企业、文化机构、艺术家的传统合作模式要继续保持。结合木版年画的特色和本地旅游资源,与文旅企业共同设计专属文化旅游产品,如木版年画手工体验、文化讲解导览等。制定涵盖木版年画文化的旅游线路,包括参观传统工坊、了解木版年画历史等,全方位展现木版年画文化;与艺术家合作,共同创作具有木版年画特色的艺术作品,如衍生品、手工艺品等,促进木版年画文化的创意传播和商业化;与文化机构合作举办木版年画展览、开展教育推广等。
数字化推广的效果评估是确保推广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步骤。通过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对推广活动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社交媒体数据、用户参与度、互动体验效果等方面。定期生成报告,评估推广效果,并根据数据结果调整和优化推广策略,实现数字化推广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针对互动体验效果进行评估,特别针对线上活动等互动体验项目,评估用户参与活动后的体验效果。这可以通过用户反馈调查、观察互动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等方式进行收集,了解用户体验感受和满意度,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进空间。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木版年画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可能性。相信聊城木版年画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会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聊城木版年画:文化旅游数字化推广与传承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