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 王铁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品格特性、政治立场、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等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强调文化自信问题,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和阐述了文化的自信性、文化的主体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础上,阐述和回答了文化自信是什么、文化自信主体是谁、文化自信信什么、文化自信的地位、文化自信的使命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文化自信彰显了文化的主体性意识,强化了文化的自觉性行动,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主体在文化自觉、文化反思中的积极肯定形式,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纵轴、立足新时代文化实践、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

打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联,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孕育而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伟大实践中生成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升华。这三大文化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也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来源。

分析文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学说。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提出要科学把握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与经济属性、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其他商品,其价值主要不是满足人的自然存在的直接需要。文化作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载着一定的思想、精神、价值,作用于人的思想与心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精神文化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辩证关系。

阐述文化和文明多样性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学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尊重、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化优秀元素,博采众长、为我所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这一重大理论论断,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条件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学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理念,从根本上超越和突破了“文明冲突论”“文化霸权论”“文明优越论”,为推动人类多元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者系天津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2024-05-1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0440.html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