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梁芸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准绳。

法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同国情、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法治道路必然也不同。中国共产党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在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等局部地区进行过法治建设的初步尝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废除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开启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聚焦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题,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使我国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唯一正确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不动摇。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显著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顺利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必须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的主张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不断提高党的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能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大优势。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涉及方向性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以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等根本制度以及其他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最高准则,不断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建设效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持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运用法治手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司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健全普法责任制,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思想引领实践,道路决定命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面提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水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2024-05-1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0444.html 1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