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治力量推进“六个新聊城”建设
■ 杨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未来十年的法治建设目标,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聊城建设,以法治力量护航“六个新聊城”建设。
发挥根本优势,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党自身优势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加强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点,也必然体现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行动指南,以法治手段解决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国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造福人民,必须充分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良法善治的标尺。
总之,以法治力量护航“六个新聊城”建设,必须发挥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最根本优势,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的宏伟愿景。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