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聊城高质量发展

■ 李长玉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能够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确保市场平等、公平、透明和安全,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吸引集聚优势生产要素,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为此,聊城市应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领域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激发市场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制度供给,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当前,要在《关于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聊城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等制度基础上,及时出台符合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涉企政策制定时,应明确主动征求企业意见的程序性规范,广泛听取企业、商会或者协会意见建议,切实提高企业参与政策制定的力度,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良法供给。涉企政策要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依法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将上位法中一些较为原则性的规定予以细化、补充,从而创造出更加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的高质量营商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效能。良好的政务服务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备要素。当前要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常态开展市场监管、生态保护、交通管理、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开展涉企“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专项监督活动;动态调整“免罚轻罚”事项清单,进一步拓宽“首违不罚”“首违轻罚”适用领域,运用治理技术打破权责结构约束,简化行政流程,优化权责配置结构,提高行政行为的精准度。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解决好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避免因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阻碍企业良性竞争与发展创新,为市场主体在法治框架内创造自由交易空间,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加强司法保障,着力打造营商公平公正环境。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应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司法政策、坚持严格保护司法理念,明确和统一裁判标准,通过审判执行活动依法制裁各类侵犯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平等保护不同类型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进一步加强对数据权利、社会信用、公平竞争环境的有效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交易失范、失信、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不断强化司法裁判对市场规则的引领作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通过发布检察建议、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等方式,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凝聚共识,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环节着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更高水平法治建设护航聊城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2024-05-1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0443.html 1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聊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