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历史瑰宝 焕发运河新生

■ 李赛南 徐洪真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沧桑的临清运河钞关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古代运河八大钞关之一,它不仅见证了明清两代运河漕运的繁荣与变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临清市政府高度重视临清运河钞关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和利用模式,力求在守护历史瑰宝的同时,让运河焕发新生。

回望历史,临清运河钞关是运河之畔的璀璨明珠。临清运河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裁撤,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在运河上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钞关之名源于明代新增的商税税目——钞关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经济地位使其在明清两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运河税收制度的重要里程碑,临清运河钞关不仅见证了运河漕运的辉煌历史,还是研究明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传承运河文化的同时,临清运河钞关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文物保护是基础。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钞关及其附属建筑群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修缮,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受损害。同时,加强文物安全管理,防止盗窃、破坏等事件的发生。

其次,优化街区肌理和景观环境是关键。临清运河钞关片区布局独特,以马市街、汇通街为骨干的“鱼骨状”街巷格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街区肌理的延续和景观环境的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水平等方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再次,传承历史文化与街区业态融合是方向。临清运河钞关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应注重传承历史文化与街区业态的融合发展,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等新兴业态,丰富街区文化内涵和业态类型,提升街区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最后,加强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是手段。打造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钞关及其附属建筑群进行全景扫描和三维建模等处理,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利用。

临清运河钞关作为全国现存唯一一处运河钞关遗址,其历史文化价值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形势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利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为临清运河钞关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临清运河钞关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成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单位:临清市博物馆,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社科联“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138)〕

2024-08-0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5642.html 1 守护历史瑰宝 焕发运河新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