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水利设施管护 推进农业强市建设
■ 付正峰
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要求高标准建设现代水网示范区、努力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聊城是农业大市,强化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有利于提高工程运行效率,有利于农业节水控水,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编制现代水网规划,修订管护标准。对东昌府区所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明确标注现有和应设水利设施位置,形成一张现代水网规划蓝图。同时,修订完善运行管护标准。首先针对现有水利设施是否满足当前灌排需求进行排查,然后根据规划要求确定需要增设的水利设施,最后根据规划要求提前做好项目规划储备工作。
建立雨洪资源利用体系,有效补充水资源。近几年,东昌府区水旱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坑塘、河道、湿地、水库等水利设施,建立并完善雨洪资源利用体系,除弊兴利,疏蓄结合,充分利用汛期降雨有利时机,适时引洪蓄雨,有效补充水资源,促进人与水和谐共处。
逐步完善节水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不断提升节水设施建设水平,必要时对现有节水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和农业节水技术,实现设施节水、技术节水、管理节水的有机协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鼓励土地集中流转,改进农业生产模式,激励种粮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组织参与农业生产管理。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管护长效机制。针对当前取用水计量的薄弱环节,在灌溉渠道适当位置设置用水计量设施,在农业灌溉机井设置取水计量设施,全面落实计量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和管理工作。对黄河水、地下水等水资源进行综合管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完善水利设施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高效运转。落实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队伍,明确管护范围、管护责任,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工程高效运转。做好工程运行管护项目规划储备,适时争取水利资金;地方政府申请发行专项债券,利用金融工具进行专项融资;激励社会资金参与工程运行管理;对农业用水实行计量收费,促进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减轻用水户负担。
依托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升运行管护水平。水利数字孪生是数字孪生技术理念在水利行业上的应用,是传统水利管理向现代化水利管理转变的重要工具,涉及防洪减灾、农业用水调度、水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通过水利数字孪生平台,将灌排沟渠、调控建筑物、计量设施、田间工程等水利设施与各项体制机制有机结合,实现管护工作智能化,全面提升工程运行管护水平。
〔作者单位:东昌府区水利局,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聊城市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