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城文博场馆 活化创新发展路径

■ 崔翔

文博场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担负着对地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博物馆热”的背景下,聊城文博场馆如何突破固有模式实现创新发展亟需探究。

数字赋能,提升文博场馆展示水平。数字化手段迅速拉近展览与观众的距离,沉浸式互动及感官冲击大大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同时,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经过数字化手段的展示,变得生动可感,更易被接受理解。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数字互动体验墙和光岳楼建筑三维动画展示项目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内容为王,重视文博场馆教育功能。一是深耕展览内容。博物馆应加强学术研究,对文物的内在价值、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挖掘阐释,让观众有更深入思考的空间。二是保持迭代更新。作为中小型文博场馆,除了定期引进精品展览来丰富场馆内容外,在场馆、资金条件限制下,可以着眼于策划基本陈列主题相关的“精品小展”,让库房藏品“活”起来,满足群众“求变求新、常去常新”的需求。三是坚持特色鲜明,各文博场馆要结合自身文化资源,突出鲜明特色,避免“千馆一面”的现象,通过高品质的差异化内容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参与。

活动助力,增强文博场馆趣味参与性。一是延长文博场馆开放时间,策划开展“博物馆奇妙夜”等夜间主题活动。此类活动为群众夜间文化休闲提供博物馆选项。二是社教活动贴近生活,与非遗、民俗等巧妙结合的手作项目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三是创新节庆活动,还原再现历史文化场景。山陕会馆戏楼的启用便是文博场馆情景再现的成功案例,让大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及民间风俗,使其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这也是文博场馆的重要责任。四是增加拍照打卡、集章打卡等线上线下交互式活动设置。除了“高颜值”展区外,拍照展板的设计也是一个巧思。这类充满打卡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公众拍照打卡、发布社交媒体的需求,也起到了线上宣传文博场馆的效果。

文创加持,扩大文博场馆文化消费。一是丰富产品品类,增加文创的可选择性,满足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二是打造“爱不释手”的文创精品。深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精雕细琢打磨出兼具文化、审美、实用、创意的文创精品。三是开发具有收集、展示、装饰功能的趣味文创产品。冰箱贴、明信片、集章、摆件手办等具有收集展示功能的文创产品深受追捧。这意味着文创产品开发也应兼顾互动性、娱乐性。四是创作符合大众审美的形象IP,衍生出系列文创产品。好的IP可以成为文创界的“流量明星”,达到“圈粉”效果,聊城镇水兽、馆藏磨喝乐等具备IP开发潜力。

服务升级,打造公共文化休闲空间。一是增设公益讲解场次,同时优化讲解形式,将表演与讲解相结合,提供分众化特色化讲解。二是丰富功能区设置,为游客提供阅读区域、休闲区域、手作体验区域等,为大众提供城市文化休闲空间。三是增强文博场馆服务意识,将服务精细化,于细微处展示城市形象,以真诚打动观众,满足公众的情绪价值。

〔作者单位: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社科联“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067)〕

2024-08-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249.html 1 浅析聊城文博场馆 活化创新发展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