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 周圆圆 李红云 曹冰蕊
聊城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近年来,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聊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聊城市如何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聊城市依托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独特地理位置,积极发展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推进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建设运河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有效提升了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要看到,在发展模式上,运河文化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深度挖掘和创意转化仍有待加强,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度也有待提高。针对聊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尤其是运河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探讨提出以下发展模式与路径。
强调“文化生态+科技赋能+产业联动”多维度创新。文化生态的维护是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要求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科技赋能是提升文化体验与传播效率的关键,聊城市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以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产业联动则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聊城市应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深化运河文化研究,构建文化生态体系。为全面、深入地挖掘与整理运河文化,聊城市应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汇聚历史学、文化学、生态学、旅游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对运河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涵盖历史文献、口述资料、影像资料等丰富内容,为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提供坚实的支撑。针对运河沿岸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文化元素,打造一条具有运河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带。不仅能够改善沿岸生态环境,还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
科技赋能,创新文化体验与传播方式。开发运河文化智慧旅游App,提供运河历史介绍、景点导航、虚拟游览、互动体验等多种功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加便捷、有趣。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元素,开发系列数字文创产品,如以运河为主题的动漫、游戏、虚拟纪念品等,以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增强运河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产业联动,构建运河文化产业链。依托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设计多条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同时,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化企业、设计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等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与旅游、餐饮、商贸等行业的跨界合作,共同开发一系列运河文化主题产品,并加大运河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以推动运河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聊城市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的探索和实践,将运河文化这一独特的历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不仅会推动聊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会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周圆圆、李红云,茌平区图书馆;曹冰蕊,聊城市图书馆,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社科联“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