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非遗文创产业如何破局创新

■ 李正大 吴淑芬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日渐深入,文创产业也在迅猛发展,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非遗文创产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这种融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遗,挖掘非遗创意价值,提升文创产业的竞争力,赋予非遗新的活力;有助于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稳增长、促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非遗文创产品质量,扩大文创产业规模;有助于通过优质文创产品开发提升旅游内涵、促进旅游消费;有助于通过旅游市场畅通文创产品销售渠道、扩大文创产品影响力,实现产业双促双赢。

从政府层面来讲,应该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深耕“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多渠道、精准化的数字化推广,加大非遗宣传传播力度,以政府为主导搭建营销推广平台,将非遗文创产品进行消费者定位,将非遗与文创融入社区、公园、景区、商圈、文化场馆等公共空间,形成集设计、生产、销售、推广于一体的文创产业链,扩大文创产业规模。同时,加强非遗文创产品的品牌建设和IP化进程,建设可识别性强、影响广泛、内涵深厚的文创产品品牌,提高品牌认同度、增加产品销售额,提升产品附加值。

我市非遗文创产业发展,首先要利用丰富的文化与旅游资源,赋予文创产品丰富的内涵,提升其品质,从而推动我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一批具有黄河、大运河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其真正“活起来”。让非遗文创产业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互相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构建良好的非遗文创产业链,探索黄河、大运河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非遗文创产品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代表着一种传统技艺或文化的传承。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充分挖掘名胜、名著、名人资源,通过讲述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或创作过程,增强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故事化和概念化的方式,将非遗打造成具有情感寄托的文化IP,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使得消费者更加了解和喜欢非遗文创产品。

我市非遗文创产业发展应盘活传统产业,分析现有文创产品的种类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加大文创产品创新力度,将非遗与新产业、新技术、新材料结合,利用大数据、数字藏品等技术手段,优化非遗的传播和利用,实现传统资源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将非遗文化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同时,注重产品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非遗与现代审美、时尚的结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李正大,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吴淑芬,临清市唐园镇孙寨小学,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双创”背景下聊城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ZXKT2024123)、2024年聊城市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文化创意设计赋能聊城非遗品牌路径研究》、2023年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手造”非遗手工艺品牌创新实践研究——以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为例》(课题编号:2023-WHLC-167)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4-08-2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585.html 1 聊城非遗文创产业如何破局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