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 尉红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必要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使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发力、不可偏废。当前,聊城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已经站到了农业由大到强、加速崛起的新历史起点上。新形势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对聊城市实现城乡繁荣意义重大。
在城乡发展规划上加强统筹。根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相关要求,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科学把握各县域的独特资源与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县域发展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秉持城乡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并将其精髓深深植根于规划编制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围绕城乡人口流动的集聚趋势、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重大产业项目的精准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等核心任务,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城镇、村庄及其配套功能区域,以充分发挥城镇与乡村各自的功能特色与优势,更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城乡优势产业上加强统筹。要以城市发展建设为主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支持乡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多元化的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优化乡村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产业园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和机械化水平,梳理谋划乡村产业向产业化、一体化发展。要守住乡村文化根脉,深入挖掘富有历史底蕴、民族特色、时代气息的文化源头,保护其原真性并加以传承和发扬,通过项目包装,让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在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上加强统筹。推动要素深度融合是实现统筹的关键,要积极探索发展要素与乡村新型集体经济融合的落地办法。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在人的要素上,应在充分挖掘和培育乡土本土人才的基础上,重视知识型、实用型、管理型、技术型、创新发展型综合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引导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返乡创业能人等不同类型人才支援乡村建设,不断将城市人才“引流”乡村一线;在资金要素上,设立乡村振兴基金,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各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全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在建设用地要素上,统筹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大力推进低效闲置用地的再开发再利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村村挂钩,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全面的视角和系统的思维来推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茌平区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