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塑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刍议

■ 赵玉香 孙剑

法治,是当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认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容丰富而深刻,涉及治国理政理念、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改革等多个领域,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方法、法治意识、法治理论与坚定的法治自信等,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完善法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在高校法治教育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性应用。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有利于培养较高法治素养的公民。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方向指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法治教育之中,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有助于进一步弘扬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青年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同时也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思政课教学等途径,使青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义重大。

基于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他们的法治素养、形成法治观念、造就法治人格。

加强课堂教学。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典型案例等的创新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和实践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提升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青年学生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强化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践行法治观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法律志愿服务、模拟法庭审判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构建法治育人共同体。法治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更好培塑大学生法治思维,构建法治育人共同体势在必行。在这个共同体中,政府要加大政策指导和扶持力度,为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保障;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法治教育和管理监督工作;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青年学生的法治教育和实践活动。各方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化支持体系,为培育青年学生的法治思维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社会环境对青年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培塑大学生法治思维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塑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例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媒介进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聊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238)

2024-11-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0127.html 1 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塑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刍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