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 高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校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孔繁森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筑牢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和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注重教师培训和课程设置,将孔繁森精神讲深讲活。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研究和把握孔繁森精神,钻研孔繁森精神的形成脉络、科学内涵和价值旨归,同时积极践行孔繁森精神,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其次,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重要指示要求,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力争消除传统授课中灌输式、浅显式的弊端。要运用智能仿真、数字画像、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孔繁森同志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奋发有为的奋斗精神、同甘共苦的思想境界生动地展示给思政课受众,让孔繁森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浑然一体。最后,将孔繁森精神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通过增加思政必修课中孔繁森精神专题、增设孔繁森精神思政选修课和开展孔繁森精神宣讲讲座等将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同时,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工作也要抓紧课程思政工作,要在各种课程中融入孔繁森精神,进行隐形宣讲。

发挥好实践“第二课堂”,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与生命力。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引导学生将思政课堂中的理论融入实践,理论才能发挥力量。孔繁森精神作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本身就具有强大现实实践性。首先,注意营造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实践教学氛围。可以将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孔繁森精神宣传和践行氛围。其次,搭建好孔繁森精神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平台包括组建孔繁森精神研究中心、增设孔繁森精神专栏专刊等,校外实践平台包括建设孔繁森精神纪念馆等,为高校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教学和实践的良好场域。最后,注重开展孔繁森精神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红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真正能够体悟到孔繁森精神的伟大。如通过领学领唱《公仆赞》等红色歌曲、组织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开展“重走孔繁森进藏路”研学活动等,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能够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对孔繁森精神的认同,让孔繁森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孔繁森精神融入网络数字思政。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攀升,高校大学生对数字网络中的信息展现极大兴趣,网络数字思政成为开展思政教学的重要手段。其一,推动孔繁森精神嵌入网络数字思政,不断创新资源呈现形式,推进孔繁森精神的红色精神数字化进程。如将孔繁森同志工作环境采用VR技术予以展现,辅以孔繁森同志现场工作录音,以声光、虚拟投影等新技术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孔繁森精神。其二,强化网络数字思政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勇于、善于运用网络数字工具,积极构建网络数字思政新阵地,充分展现孔繁森精神的精神魅力,大力弘扬孔繁森精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让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

2024-11-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0130.html 1 孔繁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