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运河聊城段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王立顺
大运河聊城段不仅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光辉历程的见证。如何在大运河聊城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实现其现代价值的传承和利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运河聊城段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价值
历史街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聊城以运河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成为了聊城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聊城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丰富,共有7个历史街区,独特的运河文化背景,是聊城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既是地域文化的符号,又是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记载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反映着各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能增强民众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认同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对当地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大运河聊城段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在保护和传承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街区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文化资源之间的集聚力不够,不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发展,很难形成城市文化资源集合体,影响聊城市对外文化品牌的建设,街区的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受到了极大地制约。并且,街区资源空间布局缺乏层次性,没有对现有文化资源要素进行有效归纳,造成城市整体文化资源空间布局缺乏梯度与层级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城市缺乏对文化资源内部关联的挖掘,忽视了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单一文化要素不能全面反映城市文化空间的整体特征。这就造成了文化资源展示与传承的有效性降低,不能形成一种完整的、连贯的文化体验。
三、大运河聊城段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创新路径
(一)文化遗产的教育与传播
大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创新之路应该是以教育和宣传为主,以多元化的形式激发公众的兴趣与认知。在中小学开设有关的课程,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融入教材中,组织一些实地考察、历史讲座、文化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和热爱自己的文化根脉。
(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再现大运河的历史风貌,使游客有一种置身于古代繁华闹市的感觉。同时,开发手机应用,提供语音导览、互动游戏等功能,让游客在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趣味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社区参与也是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体验
在大运河聊城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数字化保护和虚拟现实体验是其创新路径的关键所在。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与建模技术,既可避免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又可为后续修缮工作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撑。利用虚拟导览、互动式展示等方式,将历史街区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寓教于乐,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与参与。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大运河聊城段的保护和传承既可以提升聊城的文化品位,又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为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本文系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两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