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书香
■ 杨晓杰
不知从何时起,停电成了一件遥远而新奇的事情。然而,前几日,我所在的这个小村庄竟然停了电,据说是农电站的线路烧坏了。
黑暗来临时,我是有些不适应的,随后,查看手机通知告知一晚上都会停电,于是我摸索着找蜡烛,记得上一次点蜡烛已经是十几年前了。此刻,母亲早已入睡,村庄也在秋风的吹拂下,静谧得如同梦境。屋外,草木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偶尔几声犬吠划破沉寂,远处的田野和山林都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之下。我点燃了蜡烛,书房瞬间被淡淡的烛光填满。这种光不同于电灯的强烈刺眼,它更温柔,更柔和,仿佛与四周的黑暗互相依偎着,共同呈现一种久违的宁静。
坐在桌前,翻开一本书,眼前的文字在烛光中隐隐浮现。在这寂静的深秋夜晚,伴随着树叶的沙沙声,我的思绪竟然飞回到了儿时。那个时候,每到夜晚就会停电,父母便早早休息,而我总会偷偷摸摸地在小房间里点燃蜡烛,用一丝微弱的光线来继续读书。
“孩子,太晚了,别读了。”忽然,母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她轻轻走到我身边,看着我微微泛红的眼睛,带着慈爱和一丝无奈。她总担心我读书太久会伤眼睛,可是那时候的我哪里在乎这些呢?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吸引,连母亲的劝阻也化为耳边的轻风。我还记得,有一回她见我如此痴迷,便不忍心再打断,只是默默地站在我身边,一只手轻轻按在我肩膀上,轻轻地叹了口气。年少时的痴迷,总是因为追求一种未知的渴望,而烛光下的阅读,恰如其分地满足了这份渴望。
如今,我再一次看向眼前的书本,仿佛再次置身于儿时那样的夜晚。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柔和地融入了烛光的光晕。烛光与月光在空气中交织,带来了几分朦胧的诗意,让我感到一种深刻的宁静,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和手中的书本,以及那无尽的寂静与沉思。
或许,现代生活中我们对灯光的依赖,剥夺了许多阅读的乐趣。我们不再需要耐心等待天黑之后的片刻宁静,也不必再点燃蜡烛,在微弱的光线中细细辨别文字。而在那样的时光中,文字似乎比现在更有质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被烛光映得如浮雕般立体而生动。
记得读过一句话:“人需要黑暗才能看见星光。”现代的生活将夜晚照得亮如白昼,让我们失去了与黑暗共处的时光,少了夜的包容,少了在静谧中反思的片刻。我们在明亮的光线下读书、学习,却很少像儿时那样对书页充满敬畏与珍惜。那一份在黑暗中点亮光芒的满足感,在如今已是难得一见的感触。
渐渐地,蜡烛燃到尽头,微弱的火光在最后一刻闪动几下,终于熄灭了。房间顿时陷入一片黑暗,眼前的文字也随之消失。我坐在黑暗中,闭上眼睛,耳边只有树叶的沙沙声。此时的寂静与黑暗,让人更加珍惜那短暂而温柔的烛光。
随着烛光的消逝,我合上书本,走到窗边。抬头望向深邃的夜空,发现月亮依旧高挂在夜幕之中,将它那柔和的光辉洒满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