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条编筐

■ 王芳

爷爷是村庄中的条编能手。那些采自山林、带着泥土芬芳与自然润泽气息的枝条,在他手中轻舞,仿若被赋予灵魂。每一根篾条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经纬交错间,勾勒出乡村的细腻纹理,一只只精美的筐篓应运而生,盛纳着生活的琐碎与温馨。

每逢农闲时节,爷爷总会带着我走进那片山林。树林的灌木丛里,一墩墩树枝条绽放着紫红色的小花朵。爷爷说,那些小野花的枝条俗称杏条,两年生的杏条乃是编筐的上等材料。我仔细端详着那些紫红的小花朵,它们在细长的枝条上纷纷盛开。小巧的花型仿若蝴蝶,山风拂过,淡淡的清香飘然而至,花瓣在柔软的枝条上随风摇曳,仿佛在迎风曼舞。这些在荒野之中摇曳生姿的灌木林,虽无人欣赏其美丽,却顽强地生长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遍布山林,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它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使命与价值。

立秋过后,爷爷便开始了他的条编筹备之旅。爷爷精心挑选那些笔直且少枝节的杏条,晾晒于阴凉之处,待需用时放进门前的小河沟里浸泡六至七天,再打捞出来进行编织。若是新割回的枝条则需熏制后编织。经水浸的枝条,褪去生硬,变得柔顺而坚韧;熏制后的,则多了几分古朴与韵味,可随心弯曲扭转,在爷爷手中变幻出各种形状。

条编时的爷爷,神情认真而又专注。只见他在地上铺开那些枝条,四根分为一组,摆成“米”字型。接着挑选一根细的杏条插入其中,上下绕圈编织以压住粗杏条并固定好,绕两圈后形成圆形底座。再加入一根粗细均匀的杏条扭编交叉,将其绕进去当作主干一起编织。两根一组绕着扭编,筐底编成后,将两端筐芯收拢成弧形,再依次缠绕向上编织。“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这是爷爷时常念叨的话语。编织好的筐篓恰如一个新生命,于爷爷的指间缓缓诞生,满溢着生命的温度。

冬天的夜晚,窗外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寂静的山村,而屋子里却呈现出一处温暖的场景。炉火燃烧得通红,火炉上的水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爷爷泡好了一大壶茶水,奶奶拿出了招待乡邻的糖果。乡邻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跟着爷爷学手艺的男人们干劲十足地忙着条编,女人们则慢悠悠地唠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欢快地嬉闹着跑来跑去。在那漫长的寒冬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条编宛如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大家的欢声笑语与枝条的摩挲声交织在一起,编织出一幅温馨的人间烟火气的乡村画卷。

如今,条编筐早已从上世纪的兴盛逐渐走向沉寂,最后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爷爷也随着时光老去,同树林中那些泛着泥土芬芳的枝条,一起回归大地的怀抱。但与爷爷相伴的那段岁月,却如一束暖光,永远在我记忆深处闪耀。

2024-12-1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1445.html 1 爷爷的条编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