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境内出土磁州窑瓷器研究

■ 于中胜

磁州窑,因在古代属磁州而得名,古磁州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窑创烧于北朝,历经隋唐,于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经明清至今绵延不绝。作为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其影响范围广阔,形成了庞大的、辐射黄河南北广大地区的磁州窑系。

聊城境内发现的磁州窑瓷器集中出土于高新区徐田村、聊城市古城区、冠县老城、阳谷、临清、茌平等地,包含白釉、黑釉、白地黑花、珍珠地刻花、划花、剔花、诗文装饰、红绿彩等多种装饰技法。

白釉瓷器是聊城出土磁州窑瓷器中的重要一类。造型丰富多样,有碗、盘、瓶、罐等。其制作工艺精湛,胎体坚实,釉色洁白无瑕。有些白釉瓷器还在表面施以简单的装饰,如刻划的弦纹或花卉图案,增添了几分精致与灵动。黑釉瓷器的特点是釉色深沉浓郁,展现出独特的玄色美学;有的则在黑色釉面之上施以其他颜色的釉斑或划花装饰,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这些黑釉瓷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展现了古代陶瓷艺术家对色彩运用的巧妙构思。

白地黑花瓷器是磁州窑瓷器的一大特色。它以白色瓷胎为底色,再用黑色的颜料在上面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常见的图案有花卉、人物、动物等,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这种装饰手法使瓷器既具有白瓷的温润质感,又增添了黑花图案的活泼灵动。代表器物如白地黑花牡丹纹瓷瓶,白色的瓷瓶上装饰大朵的黑色牡丹花和缠枝叶,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让人眼前一亮。

珍珠地刻花的特点是在白色或浅黄色瓷胎上,用圆圈型錾刻工具施以刻花工艺,刻出的花纹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层次感,犹如珍珠粒粒饱满。这种技法不仅需要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对原材料和烧制过程有精准的掌控。聊城出土的珍珠地刻花瓷器,有珍珠地刻花磁枕、珍珠地刻花瓷瓶和行炉等,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划花瓷器则以简洁流畅的线条来装饰瓷器表面。工匠们运用刀具在瓷胎上轻轻划出各种图案,如花卉、枝叶等,线条流畅、纤细而优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种装饰手法注重线条的韵律和美感,体现了古代陶瓷艺术家对艺术的独特追求。剔花瓷器是一种通过对瓷胎进行减地雕刻,使图案凸显出来的装饰工艺,有白剔花、绿剔花和黑剔花等。代表性器物如剔白花花鸟纹皮囊壶。

诗文装饰瓷器则是将文学元素融入到了瓷器装饰中。如宋元时期的诗文枕、诗文酒瓶等,东昌府区博物馆馆藏的“春夏秋冬”四字款梅瓶和“大吉利”瓶是磁州窑诗文瓷器的典型器。而馆藏的红绿彩花卉纹瓷碗则生动展现了当时崇真尚实、清新质朴的草原游牧文化与崇尚平淡高雅、温柔内敛的中原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的艺术成果。这些瓷器不仅增添了瓷器的文化内涵,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聊城境内出土的磁州窑瓷器,技法多样,内容丰富,涉及民俗、宗教、文学、书法、美术等多方面的题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作者单位:东昌府区博物馆,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社科联“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135)

2025-04-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8641.html 1 聊城境内出土磁州窑瓷器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