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绘千年劳动图
■ 王同举
劳动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自古就被写入诗句,广为吟唱。诗句或还原劳作场景,或塑造劳动者形象,读之无不令人动容。
早期劳动诗多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作中,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创作出来的,多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如实记录劳动场景,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如先秦时期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聊聊数字,便还原了整个狩猎生产过程,包括砍竹子、制作弹弓、发射土丸以及追击野兽等一系列活动。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老人口中所吟唱的歌谣,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劳动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该诗语言简洁,艺术形象生动,是劳动者自食其力的真实生活写照。
此外,也有一部分是由专人收集、加工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中提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古代设有专职采诗官,负责采集民间诗歌,以便统治者体察民俗风情、衡量政治得失。这些被采集的诗歌中不乏早期劳动诗,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和整理,逐渐形成了《诗经》等经典诗集。《诗经》中的《伐檀》写出了奴隶伐檀造车的劳作场景,《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进入文人创作时代之后,诗里的劳动慢慢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诗人们不再单纯地关注劳作过程本身,而是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在语言表述方面更加符合文学创作规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是陶渊明《归田园居》里的诗句。陶渊明尤喜田园生活,他在南山垦荒种豆,地里野草疯长,豆苗却长得稀稀拉拉的。“晨曦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尽管豆苗的长势不尽如人意,他依然坚持早出晚归,乐此不彼,沉浸在劳作的快乐中。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终究带着文人独有的浪漫与闲适,和真正农人日常劳动还是有差别的。在南山下种豆的惬意,不过是其远离尘世纷扰的一种精神寄托。对于真正以耕作为生的农人而言,现实中的劳动却远没有这般诗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谷子都饱含了农人的汗水,每一份收获都是通过劳动获取的。“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这些都是描写农人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诗句。以农耕为生的农人,自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随性,他们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终日在田地里劳作,洒下汗水,种下希望。
无论从事何种劳动,其中的艰辛都是一样的。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是写渔夫生活的:“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捕鱼人撑一叶小舟,在滔滔风浪里时隐时现,可谓凶险万分。白居易的《卖炭翁》写的是一位卖炭老者,“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老者尘灰满面,两鬓苍苍,十指也被烟火熏黑了,足见伐薪烧炭的日子确实不易。王建笔下,纤夫的生活尤为凄苦:“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纤夫们顶着寒风艰难前行,纤绳磨破了胸口,脚也冻到开裂,一切辛酸都只能默默地承受。
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不高,但她们在劳动方面的付出却丝毫不逊男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农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农妇既要看顾孩子,又要拾检麦穗以补贴家用。孟郊写纺织女:“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刘禹锡写淘金女:“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彦谦写采桑女:“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蒋贻恭写养蚕女:“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缲丝恨更长。”妇女们纺织、淘金、采桑、养蚕,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劳动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孩童们也踊跃参与。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孩童跟随父母一起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劳动中的人送茶水。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提到了孩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童跟在父母身后,观摩学习劳动技能。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古来已久矣,这与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
虽然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阶层分化严重的古代,体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艰辛的付出往往收获甚微。李绅在《悯农》中写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汗水洒下了,地里丰收了,不事农桑的剥削阶层坐享其成,攫取了大量的劳动果实,底层劳动者却食不果腹。诗句揭露出了古代财富分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此外,“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等诗句,反映出来的也是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分配制度。
繁重的体力劳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肉体上的疲劳感,然而,劳动者在精神上却是愉悦的。布袋和尚在《插秧偈》中写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田间插秧时,低头看见倒映在水面上的蓝天和白云,视觉上的美妙享受瞬间就冲淡了劳作带来的疲惫感。
劳动能成就梦想,劳动孕育着希望。梦想和希望使得劳动成为快乐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艰辛的付出总会有丰厚的回报。劳动者们一边挥洒汗水,一边激情歌唱,抒发他们对生活的爱与热诚。李白的“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写出了冶炼工的快乐。王禹称的“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写的是农人们垦荒种地的快乐。范成大的“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写的是稻子收获时的快乐。这些诗句描绘出了集体劳作时的欢快、热闹场面,充分体现出了劳动者们乐观、豁达的心态。
生活或许平淡琐碎,但劳动的诗意却始终熠熠生辉。古往今来,广大劳动者们挥洒汗水,以大地为纸、劳作为笔,书写出最质朴动人的篇章;文人墨客则将这些真实的劳动场景与复杂情感凝练成文字,写出了许多传唱至今的经典诗句。这些劳动诗词,记录下了劳动的千姿百态,全方位地展现出了劳动的美,折射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值得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让我们在诗韵中领略劳动的无尽魅力,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