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将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 孙明明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必须从政治高度把握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在政治引领、思想淬炼、问题整治、制度约束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持续发力,不断将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以政治建设为根本遵循,锚定作风建设的政治方向。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以政治建设为根本遵循,锚定作风建设的政治方向。党员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完善和落实党内民主制度,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使党员干部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担当。要加强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底线,坚决防止和纠正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等错误倾向,确保全党上下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思想建设为源头活水,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以思想建设为源头活水,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以理论武装为先导,引导党员干部通过理论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注重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到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境界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入。
以问题整改为关键抓手,破解作风建设的现实瓶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以问题整改为关键抓手,破解作风建设的现实瓶颈,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决整治表态多行动少、只表态不落实、打折扣搞变通,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突出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坚决纠正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不良作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上。要聚焦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力度,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厚植党的执政基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以制度建设为长远之策,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长远之策,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增强制度执行力,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注重制度的协同性、配套性,形成制度合力,提升制度整体效能。要加强对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