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绘圆 “育见”成长

——阳谷县“教联体”家校社协同育人走笔

■ 岳耀军

教育是一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接力赛”。阳谷县教育和体育局创新推出“教联体”模式,打破家校社间的壁垒,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机制破壁: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阳谷县“教联体”建设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打破传统家校合作的单向模式,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主责、社会支持”的立体化格局。成立由县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牵头,学校、家长、社区、媒体等多方代表组成的“教联体”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县教育体育局主导规划,学校深度履行指导服务职能,家长自觉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区主动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公共服务,社会资源单位积极开放场馆资源,宣传部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职责清晰,边界分明。

为确保多方力量无缝对接,“教联体”联盟委员会应运而生,定期召开会议,确定共同章程与计划,同步探讨、解决问题。线上平台实时沟通,班主任入户家访,多维联动机制让协同育人高效运转。

资源融通:织就立体赋能“资源网”

阳谷县深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打造共享教育“生态圈”。家长学校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如亲子沟通、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邀请专家或优秀家长分享经验;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建立家校共育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让科学育儿知识直达千家万户;针对特殊需求学生,教师与家长携手制订个性化帮扶计划,让关爱精准滴灌。

社区力量深度融入,家长沙龙促进经验交流,社工与心理咨询师为困境家庭撑起一片晴空。更令人瞩目的是社会实践基地的拓展:在景阳冈酒厂触摸工业脉搏,在图书馆、文化馆浸润书香文韵,于烈士陵园感悟英烈忠魂,重走刘邓大军渡黄河之路体悟革命精神,在植树节挥汗播种绿色希望,丰富的社会资源被转化为生动的教育素材,构筑起超越校园围墙的“成长大课堂”。

实践生花:绽放全面成长“幸福果”

实践是检验协同育人成效的沃土。图书馆内,“读国学经典·建和谐家庭”亲子课堂已开展40余期,从《大学》到《中庸》,亲子共读的琅琅书声促进了家庭和谐。家长感言:“周六成了我们专属的美好时光。”孩子们在诵读中学会坚持,在分享中变得自信,更在参与家务中体会到父母辛劳,亲子间信任与理解的桥梁日益坚固。

研学活动引领学生“行走学习”。在临清东宛园,学生从园林建筑中读懂“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沿着运河遗迹,触摸这条“文化走廊”跳动的历史脉搏,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如春风化雨,助力家长蜕变成长。一位曾因孩子休学而焦虑的母亲,通过调整沟通方式,最终迎来孩子的成功复学,孩子一句“感谢妈妈为我改变”让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针对困境儿童,“教联体”发起关爱困境儿童行动,志愿者走进特殊家庭,传递温暖希望。

以爱为底,用心作画,阳谷县“教联体”描绘了一幅家校社携手共育的生动画卷。这一协同育人的“同心圆”正持续释放强大能量,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奠基赋能。

2025-06-17 ——阳谷县“教联体”家校社协同育人走笔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1548.html 1 同心绘圆 “育见”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