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技术赋能思政教学

■ 张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创新。在高中思政教学中融入地方红色资源,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莘县作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其百里红色文化长廊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与厚重历史底蕴,正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更是为县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与教学应用提供了新可能。探索人工智能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是顺应教育趋势、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所需。

深挖数据精析处理,锚定目标定向教学。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政教学时,利用DeepSeek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快速对县域内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构建县域红色文化资源智能数据库,抓取适合课标的内容,实现红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深度契合,为后续教学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例如,在进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关内容教学时,可设定目标为:通过AI技术再现鲁西第一党支部相关资源,让学生直观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拥护感。

开发AI特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依托已构建的县域红色文化资源智能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工具进行深度挖掘,清晰呈现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筛选出最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如以莘县百里红色文化长廊为例,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时,可利用AI 图像生成和视频制作工具,还原1941年莘县苏村阻击战的红色历史短片,让学生通过交互操作,从不同视角感受战斗的激烈过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

搭建协作探究平台,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搭建智能协作探究平台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合作,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升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平台发布多样化的探究任务,如“分析莘县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作用”“以冀鲁豫区党委在莘县的历史为背景,设计红色文化旅游路线”等,平台自动将任务拆解并分配给各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具体职责。完成任务后,可将成果以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上传平台进行展示。

开展智能实践活动,提升学习体验。在协作探究平台的基础上融入相关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红色精神的学习体验,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切实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与感染力。如在学习哲学价值观的时候,利用豆包软件,结合孔繁森在莘县的事迹,提供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案建议,设计志愿讲解员、AR技术实地研学、AI虚拟人物隔空对话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孔繁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赋能教学深度改进。为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赋能下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更精准地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构建多维度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架构,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动态,真正发挥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壮阔画卷,蕴藏着无尽的探索空间与创新可能。期待教育工作者与技术开发者携手共进,持续深化探索,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数字引擎,为思政教育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单位:聊城市甘泉高级中学,本文系2025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ZXKT2025138)

2025-07-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732.html 1 以AI技术赋能思政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