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家庭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机融合
■ 曹菁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家庭教育作为个体成长的第一课堂,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基础性、持续性的作用。将家庭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融合,不仅有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能为家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培养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感。
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如道德教育价值、文化认同价值、情感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等。以道德教育价值为例,春节期间的拜年、团圆习俗,传递着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理念;重阳节登高敬老,体现了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节日习俗,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从春节的春联、鞭炮,到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仪式,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节日活动,能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色,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家庭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合,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家庭教育中传统节日文化传承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家长学习、丰富实践活动、创新传承方式和营造家庭文化氛围等策略,可以有效实现两者的融合。
那么,实现家庭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有哪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家长自身学习,提升文化素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讲座、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为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奠定基础。例如,家长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传统节日知识,如通过“学习强国”App中的文化板块,系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容。
丰富节日实践活动,增强文化体验
传统习俗体验:每逢春节,全家一起写春联、包饺子;端午节时,与孩子共同制作香囊、包粽子;中秋节带领孩子动手做月饼、观察月亮变化。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创作活动: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创作,如绘画春节庙会场景、撰写中秋节诗词、制作元宵节灯笼等。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节日主题旅行:结合传统节日,安排家庭旅行,参观与节日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例如,重阳节前往有登高文化的名山,清明节参观烈士陵园等,让家庭成员在旅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创新传承方式,吸引青少年参与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动画、短视频、线上游戏等青少年喜爱的形式,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如制作传统节日主题的动画短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节日起源和习俗;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知识问答游戏,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
结合现代生活元素: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如在春节期间开展家庭才艺展示活动,在中秋节举办家庭诗歌朗诵会,让传统节日更贴近现代家庭生活。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文化传承意识
布置节日环境: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对家庭环境进行装饰。春节张贴春联、窗花,元宵节悬挂灯笼,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
建立家庭节日传统: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独特的家庭节日传统。如在除夕之夜举行家庭会议,回顾过去一年的生活,分享收获与感悟;在中秋节开展家庭故事会,讲述与月亮、团圆相关的故事。这些家庭节日传统能增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融合方式,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东昌府区松桂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