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产教融合 共育匠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冯桂芝 韩秀婷
在产业升级背景下,为破解口腔医学技术人才供需错位、“双师”不足、实训滞后等难题,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政策,与山东华新义齿有限公司在课程共建、师资培养、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了人才精准供给与学生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从58%提升至94%。
校企共建“岗位引领、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组建校企课程开发团队,紧密对接口腔行业标准与企业需求,精准提炼岗位综合技能、核心技能及职业素养要素,绘制岗位能力图谱,形成能力清单,构建“产业需求清单—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重构”的动态优化机制。通过定期技术交流,及时将产业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项目,开发由基础模块、技术模块、创新模块构成的弹性课程体系,并建立涵盖32项核心能力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迭代同步,实现课岗融通、知行融合、德技融汇,确保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
培育“双向互聘、协同成长”的双师创新型团队。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构建紧密协作共同体,通过共研教学内容、共定考核标准、共担教学任务,形成“1+N”双师团队结构,着力锻造“创新型”双师队伍。专任教师年均完成160学时以上企业实践,深度参与员工培训、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核心项目,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00余项;企业技术骨干承担40%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参与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竞赛指导等工作。
校企共建“教学基地、生产车间”实训基地。山东华新义齿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共建了山东省内首家“3D口腔技术应用中心”,集聚“生产、教学、研发、培训、竞赛、技能鉴定”六项核心功能。2019年,该中心被认证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基地内嵌的牙酷云平台,实现与企业各生产部门的实时互联,专任教师深度参与并承担生产流程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职责;企业技术骨干在线发布真实生产任务,并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全周期的指导与绩效评价,形成“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
开发“专产对接、互利共生”的优质教学资源。学校紧密围绕口腔医学技术岗位能力图谱,系统构建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体系。主持建设了国家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牙体雕塑技术》《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三门课程,共开发建设颗粒化资源4000余个;同时,创新开发《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牙体雕刻艺术与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五部产教融合活页式教材,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三教”改革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