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康养旅游与图书馆服务融合路径探析

■ 兹艳青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公众康养意识的增强,康养人群规模日趋扩大,康养旅游正成为热门康养方式。

图书馆康养服务是基于康养理论,面向康养、旅游人群,围绕健康养生、文化康养和文旅康养等主题开展文献服务、活动讲座等服务内容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着重于将文化、旅游元素融入康养过程,从而全方位提升康养、旅游人群康养体验,增进精神层面获得感。

为促进聊城市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边界,可从资源、空间与服务3个角度探索康养旅游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融合路径。

加强康养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丰富的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保存职能,使其在康养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中具备扎实基础,但受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定位及医学类文献专业性强等因素影响,多数公共图书馆医学相关文献资源较为匮乏。因此,需加强康养文献资源建设,提升电子资源与实体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康养群体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与专业的中医药康养指导。

对于馆藏康养文献资源,要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建立康养资源导航系统,以方便康养读者查找和使用信息。首先,要在图书馆官网设立康养信息导航栏,并设置活动预告、资源推荐等二级栏目;其次,要分类汇总医疗健康类专业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向读者提供筛选后的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最后,要在线下实体馆舍和线上网络平台配备资源使用指南,以方便康养读者认识和使用图书馆的康养文献资源。

打造康养主题空间,建立网络化空间服务体系。康养空间应当为康养读者提供舒适的服务环境,满足其阅读休闲和身心康养的需求。康养读者大多为高龄或疾病人群,对于康养空间的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空间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其适老化特征。如天津图书馆打造的XR沉浸式漫游空间,使读者通过智能头显设备欣赏盛唐飞天壁画、国宝书画等艺术作品,减轻了康养读者的出行压力。

康养旅游人群对康养地点的选择特征在于其变化性,会不时变更康养地点,以保证新鲜感和愉悦感。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牵头建立城乡融合的一体化空间服务体系,以突破康养读者地域变动的限制,提供持续性康养服务。图书馆网络化空间服务体系,要以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统一辖区内各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资源与服务,打通业务流、数据流、物流,形成康养综合服务网络,实现市图书馆对辖区内各级图书馆(室)、文化站、康养机构和馆外阅读点的延伸服务。

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将康养旅客转化为康养读者。康养服务涉及众多领域,单纯依靠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康养群体多元的个性化需求,需要融合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行业资源,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康养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要融合旅游资源。与旅游企业合作,将图书馆纳入康养旅游线路,将图书馆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中,以文化滋养游客的灵魂。例如,大连市金普新区推出“书香文旅”路线,使金州图书馆成为游客的阅读休闲场所和旅游打卡地;金州图书馆还组织非遗表演等文化活动,并向游客介绍本地优质康养旅游资源。其次,要融合康养资源。邀请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到图书馆举办康养主题讲座,提供义诊、健康咨询等多元化健康服务。最后,要融合文化资源。引入其他文化机构的力量不仅能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还能丰富文化服务和活动,以多元文化滋养康养读者,提升康养服务品质。

(本文系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健康聊城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289)

2025-07-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111.html 1 康养旅游与图书馆服务融合路径探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