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博物馆在文旅兴市中的重要作用

■ 宋茜

运河汤汤,文脉绵长。作为大运河与黄河交汇的城市,聊城拥有不可复制的文化基因,博物馆正是承载和展示这些文化瑰宝的核心载体。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举措,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展现聊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和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不仅能够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能为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助力聊城在文旅市场中脱颖而出。

政策赋能,构建发展新生态。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在文旅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在资金投入方面,设立专项基金,实现专款专用。该基金主要用于博物馆的多个关键领域:在场馆建设方面,对老旧场馆进行修缮改造,规划建设新场馆,确保硬件设施符合当代文博需求,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拥有更适宜的展示空间;在文物保护方面,支持文物修复技术研究和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延长文物生命周期,让珍贵文物得以长久保存;在展览策划方面,鼓励博物馆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主题展览,以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吸引观众;在人才培养方面,资助专业人才进修、培训项目,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出台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捐赠、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博物馆建设和运营,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多元力量。

资源整合,打造共享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各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建立统一的文物数据库,实现文物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学术研究、展览策划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在展览资源整合上,避免同质化,通过统筹安排,让不同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在时间和主题上形成互补,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在人才资源整合方面,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业务交流、联合培训,实现人才的跨馆流动和经验共享,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此外,根据各区域的文化特色和旅游需求,合理确定博物馆的功能和定位,打造运河文化主题博物馆群、民俗文化博物馆群等,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博物馆群落,提升整体竞争力。

“博物馆+”,激活融合新动能。“博物馆+研学”,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研学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研学课程。针对小学生群体,设计“小小考古家”“文物拼图大挑战”等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课程,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博物馆+文创”,深入挖掘聊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运河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元素中提取创意灵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博物馆+旅游”,加强博物馆与旅游景区的合作,建立紧密的联动机制。将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规划,与周边景区、湿地公园等联合打造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线路,开发博物馆主题旅游产品,增强旅游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海源阁藏书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探索”项目子课题“博物馆赋能聊城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XM2500213)

2025-07-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489.html 1 浅议博物馆在文旅兴市中的重要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