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养“五德” 增强领导力
■ 李辉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军事鸿篇巨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将帅应具备的五种核心素质作了精辟概括:“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五德”浑然一体,不仅是将帅的品质,也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涵养优秀政治品质和非凡才智、增强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智为源,领导干部要具备识变应变的战略智慧。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余年历史,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能在困难中找到突破口,在胜利中看到新挑战,这体现的是他卓绝的预见力、判断力与执行力。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领导干部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必须以“智”为谋源,善学、善谋、善炼,以战略思维把握和掌控大局,拥有善于识人用人、勇于决策的胆略,以“智慧人生”应对时代之变。改革攻坚中,每一项政策落实都必须保持审慎,对潜在的“黑天鹅”“灰犀牛”等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力求“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未发”。
以信为基,领导干部要具备坚如磐石的对党忠诚。“信”是将帅赢得军心的根本,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对党忠诚,这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既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追寻和坚守,也是对社会和他人应有的承诺。初心不改、誓言永恒,领导干部要顺应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新要求,筑牢理想信念,躬身入局、实干笃行,以“马不停蹄干实事”的奋勇当先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以仁为本,领导干部要具备人民情怀的大爱之心。“仁”者“视卒如爱子”,这是取得战争胜利最重要的“人和”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要以“仁”为心,带着深厚感情,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和心贴心交流,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勇为义,领导干部要具备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为将“五德”,“勇”字当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必然伴随着挑战与考验,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胸怀“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坚定改革信心。面对改革重任,要敢于挑重担,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甩锅、不推诿、不躺平,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深入。
以严为纲,领导干部要具备严于律己的清廉操守。“严能立威”,严之于带兵,不仅在于驭下严,更在于对己严。自律不严,何以服众?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党员干部要涵养自持之心,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把修身自律作为品格修养的价值底色。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员身份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坚守与执着。
(作者单位:中共高青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