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 张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广大乡村孕育着广阔的投资机会,也催生出巨大的金融需求,但是乡村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一个重大瓶颈。

冠县全力破解金融供给不足难题,金融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23年被评为山东省“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2024年入选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冠县在金融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高站位聚合力,夯实有效供给新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金融工作方针,成立领导小组,形成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改变以往金融服务碎片化、无序化状况。二是汇人才凝智慧,注入金融服务新力量。建立千人金融人才队伍,聘请专家先后挂职副县长、县委副书记,选拔金融干部挂职副镇长,选配“金融专员”,实现服务下沉。三是建平台优服务,打造数字赋能新场景。搭建全国首个县级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冠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监管模式,政府与公检法协同管理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四是解难题重民生,创新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通过国有企业提供农业担保,财政补贴担保公司和群众,降低融资成本,冠县获“担保体系共建先行县”称号。五是守诚信引风尚,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成立社会信用中心,为居民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推出美德积分贷,以信用等级决定金融服务,引领诚实守信风尚。

冠县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其示范引领效应日益凸显,金融服务质效大幅提升,金融生态不断优化,不良贷款率降至0.71%,吸引众多外地银行主动向冠县农村放贷。与其他地区相比,冠县贷款额度大、利率低、效率高,2022年以来,累计为6万户“三农”主体和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463亿元,涉农贷款利率全市最低。

冠县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民生福祉,倾力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在该体系的建设与推进过程中,冠县金融工作者恪尽职守,深入企业与农村一线,加班加点开展工作。与此同时,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们积极与政府协同合作,全力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冠县千人金融队伍脚踏实地、众志成城,携手铸就了一番事业。

冠县千人金融服务队扎实开展全面的信息摸排工作。他们深入农户家中、企业生产一线以及金融机构展开调研,精准洞察农民群体、金融单位所面临的困境、真实诉求以及期望政府提供的服务内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并稳步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在工作进程中敏锐捕捉问题,持续深入调查研究以妥善解决。例如,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出现老百姓提交贷款申请而银行回复滞后的情况。县金融办即刻启动调查,查明是银行工作人员失职所致。随后,冠县迅速建立“513”快速响应机制,由政府对银行实施监督,确保在老百姓申请贷款后,银行于5分钟内进行首次电话回访,政府端管理员在10分钟内予以督导提醒,银行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贷前调查工作。凭借这些深入的调查研究,政府得以更全面地洞悉市场动态、精准识别风险隐患、优化决策流程、创新产品与服务,进而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冠县金融工作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科技力量的有力驱动。冠县积极引入先进数字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展开深度创新,开发两款App,成为银行与农户搭建沟通的桥梁,极大地提升了贷款的便捷性。冠县社会信用中心充分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金融机构精准提供客户信用评价数据,助力其高效识别风险。AI摄像头、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运用,成功化解了有仓储需求企业的贷款困境。

冠县金融人才匮乏,金融工作却能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确立了正确的工作思路——外聘金融人才。这些专业人才不仅为冠县带来了丰富的金融知识,还引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与管理理念,他们致力于培养当地的金融专员,从而构建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千人金融人才队伍。这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是推动冠县金融工作高效开展的核心力量,为金融工作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优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效能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冠县县委党校)

2025-07-3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784.html 1 冠县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