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外贸一体化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 马霞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就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部署。202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支持外贸企业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新国货品牌,推动形成更多区域公共品牌并走出国门。

然而,聊城制造企业在参与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出现内外贸品牌对接不畅、品牌影响力不足、品牌忠诚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将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转化为品牌效应,品牌竞争力受到限制,品牌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因此,亟须加深对内外贸一体化提升制造业品牌竞争力具体机制的理论认识,加快探索更加有效的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

当前经济大环境下,聊城制造业应注重品牌培育,向国内外成功范例学习,开拓新的市场和销售渠道。通过内外贸一体化,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升经营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品牌集群。一是扩展外部资源。内外贸一体化意味着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更加充分利用资本、技术、人力、数据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二是激发产品创新。内外贸一体化具有实现跨国知识传播、前沿技术扩散的作用,是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制造品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还将有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赋能制造品牌价值提升。三是优化营销服务。内外贸一体化下制造企业可以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场景应用,借助数字营销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四是促进标准衔接。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内外贸标准衔接,标准衔接通过技术统一规范来提高国内外市场产品的兼容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降低经营风险,促进国际品牌的形成和成长。

内外贸一体化是一个多赢方案,对政府来说,可以“扩内需、稳出口、保增长”;对企业来说,丰富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规模,增加了产品种类;对消费者来说,增加了产品可选择性。制造业企业是参与内外贸一体化的主体,应充分利用内外贸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联动的优质品牌,进一步提高聊城制造业品牌竞争力。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82)

2025-08-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237.html 1 以内外贸一体化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