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传承创新“两河文化”

■ 刘聪

近年来,聊城“两河文化”产业在政策推动、科技赋能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快速发展,正从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转型,从资源挖掘向品牌化、产业化升级,逐步形成以数字创意、文旅融合、非遗活化等为核心的新业态,有望成为鲁西地区文化经济的新增长极。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传承创新聊城“两河文化”,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市、促进聊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传承创新聊城“两河文化”的载体呈现过程中,要秉持“保护是根基、创新是引擎、效益是动力、人才是保障”的初心和原则,全力讲好新时代聊城“两河故事”。

打造“两河文化”数字IP,赋能文化遗产活化。持续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开发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如“两河文化”元宇宙体验馆、虚拟代言人、数字藏品等新形态。利用VR/AR技术还原临清运河古码头、漕运码头、东昌府古城等历史场景。建设“两河文化”大数据中心,推动资源数字化共享,以科技创新赋能“两河文化”遗产活化。

培育“两河文化”龙头品牌,增强传播影响力。明确“两河文化”品牌定位,设定核心传播理念,打造差异化文化符号。避开“皇家运河”“宋都黄河”,聚焦北方水城文化与农耕商贸文明融合特色,打响“鲁风运河”品牌。重点扶持本土文化科技龙头项目,打造“聊城手造”“运河记忆”等省级以上品牌。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线上传播、线下渗透、国际传播等模式,将“两河文化”从地域资源升级为全国性文化品牌,形成破圈传播之势。

推动“两河文化”文旅融合,培育新兴消费场景。建设“两河文化”主题文旅综合体,培育“非遗工坊+文创集市+实景演艺”新兴消费场景。建设“两河文化”元宇宙体验馆,融合全息投影等技术还原黄河治水、运河市井场景。串联特色餐饮点,结合骑行、游船等低碳出行方式,设计“运河漕运体验游”“黄河生态文化游”等特色路线。联合濮阳、德州等黄河沿线城市推出“两河文化走廊”旅游线路,共享客源市场,实现从传统观光模式到沉浸式消费模式的转型。

培养“两河文化”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引进数字艺术、文旅领军人才,培养短视频制作者、IP经纪人等新职业群体,与高校共建“文化遗产数字化”实训基地。设立“两河文化”创新基金,重点扶持数字文化项目,出台文化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IP授权机制,规范衍生品开发秩序。

如今,聊城“两河文化”新兴文化产业已从单一资源展示转向多业态融合创新,数字赋能和文旅消费成为主要增长点。未来,需补齐技术、人才、制度和产业链短板,进一步释放“两河交汇”的独特文化价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两河文化”的真正活化。

〔2024年度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XTN152〕

2025-08-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238.html 1 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传承创新“两河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