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市林业特色产业振兴路径研究
■ 岳喜强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流域沿线城市发展指明方向。聊城作为黄河下游重要生态节点,肩负守护流域生态安全与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特色产业作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不仅是筑牢黄河下游生态屏障的核心支撑,更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
聊城市地处鲁西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862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7204.24公顷,占比7.71%。受黄河改道影响,40%土地为沙壤土,生态脆弱。数十年治沙造林全面提升了全市国土绿化水平,2018年,聊城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林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2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54亿元,居全省前列。
聊城市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集群化特点,各县市区依托资源禀赋形成特色产业格局。特色经济林产业方面,总面积23万亩,形成六大特色果品产区,现有“中国经济林之乡”2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园15处、市级标准化示范园88处、省十佳观光果园7处、“齐鲁放心果品”品牌10个。聊城市破解“南竹北移”难题,建立北方竹种质资源库和种苗繁育中心,选育耐盐碱竹种50余个,技术辐射多地;临清市依托古桑园打造“中国桑黄之都”,形成全产业链,年产值4亿元,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和5项国家专利;冠县建立灵芝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发多种产品。
聊城市有林粮间作的传统,近年来逐步发展为林菌、林药等多种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冠县、高唐县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阳谷县形成“林—蛙—菜”生态循环模式,养殖效益可观;莘县推广“桑黄+羊肚菌”轮作模式,菌包年产能达1000万袋;冠县发展种苗花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产业。
木材加工产业依托本地速生杨资源和北方市场区位优势形成规模,2024年全市有1万余家相关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09家。茌平区形成全国最大的单板生产基地和人造板产业集群,带动3万余人就业,部分企业产品远销海外。森林文旅产业逐步兴起,依托黄河故道防护林等生态资源,形成“生态观光为基、康养体验为核”的雏形。全市有12处森林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冠县田马园村樱桃园效益良好,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高唐县吕才纪念馆推动竹文化与旅游结合。
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全市林业特色产业振兴工程。生态筑基方面,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实施乡土树种混交林改造计划,构建全域覆盖的智慧林业监测网络。主体培育层面,聚焦林业重点企业培育,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组建县域产业发展协会,健全地方特色标准体系。技术创新层面,将加快专项攻关,设立林业科技专项基金,建立“科研单位+企业+基地”合作模式,搭建“周末专家工作站”,实施全覆盖林业技术培训工程。品牌建设领域将整合特色子品牌资源,推行产品“一码溯源”管理,统一质量标准与包装规范,加速品牌市场传播和文创产品开发。金融服务方面,优化信贷环境,开发专属担保贷款产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探索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政策保障方面,出台专项支持措施,如设立产业振兴引导基金,强化用地要素保障,创新特色保险产品。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