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孔繁森的影响

■ 李卫卫 杨云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精神力量在孔繁森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家国情怀、温润的处世智慧和坚韧的实践品格,成为支撑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重要精神源泉。

“修身齐家”的道德情操奠定孔繁森的人格根基。通过修身养性实现家庭和睦,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思想在孔繁森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一是“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孔繁森生活简朴,以礼待人,始终保持着谦逊、诚恳的态度,这种修身之道使他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二是“孝悌为本”的家庭观念。孔繁森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深知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的重要性,他将这种对家庭的爱延伸到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之中,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情怀。

“济世安民”的家国情怀坚定孔繁森的使命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孔繁森也深受其影响,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意识。孔繁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当组织需要他前往西藏工作时,他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了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二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奉献精神。孔繁森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整个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助力孔繁森的工作实践。在保持和谐统一的同时,尊重差异性、多样性,这种处世智慧帮助孔繁森更好地团结群众、开展工作。一是尊重民族差异,促进团结和谐。孔繁森深知尊重民族差异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寻找共同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团结各方力量,凝聚发展合力。孔繁森善于团结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一起推动阿里地区各项事业的进步。

“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指引孔繁森的奋斗历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孔繁森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一是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孔繁森注重理论的学习,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他积极推动西藏的教育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二是勇于实践,探索发展道路。孔繁森在工作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阿里地区找到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传承和弘扬孔繁森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从孔繁森精神的生成逻辑看其新时代价值”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076)

2025-08-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033.html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孔繁森的影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