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将冀鲁豫边区红色故事嵌入思政课程

■ 李娜 刘振娟 刘群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聊城地处冀鲁豫边区,这片红色沃土孕育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这些红色故事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将冀鲁豫边区红色故事融入聊城小学思政课程,对推动红色文化传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让课程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又能使学生从身边的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情感共鸣。

冀鲁豫边区的红色故事,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通过了解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壮举,能够深刻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此外,讲好冀鲁豫边区红色故事,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土红色历史,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生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抽象概念能力较弱,情绪体验丰富却不稳定。因此,冀鲁豫边区红色故事融入小学思政课程,需遵循适合性原则,挑选情节简单、主题易懂的故事,避免复杂沉重内容,采用绘本、动画、童谣等形式,提升学生接受度。

一是优化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小学思政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精准挖掘冀鲁豫边区红色故事与思政课程知识点的契合点。在讲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时,将本地红色故事作为教学素材,使抽象的价值观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责任与担当”主题教学中,讲述聊城革命先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内涵。合理规划红色故事在各年级思政课程中的比重和教学进度,构建完整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确保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小学思政教育全过程。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红色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与红色故事相关的场景,如模拟革命战争场景、重现英雄事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增强情感体验。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红色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组织学生探讨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下的选择和坚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邀请革命烈士后代、老战士走进课堂,讲述红色故事,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拉近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

三是加强师资培养。教师是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程的关键推动者。要加强小学思政教师对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对红色故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鼓励教师深入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收集整理红色故事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开展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观摩活动,分享红色故事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为红色故事嵌入思政课程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通过遵循适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原则,运用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养等策略,能够实现红色故事与小学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在小学思政课堂上焕发新的活力。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129)

2025-08-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036.html 1 将冀鲁豫边区红色故事嵌入思政课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