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医育结合托育服务体系初探
■ 陈静
医育结合托育服务体系,是融合医疗保健与早期教育的婴幼儿照护教育模式。从乡村振兴视角来看,该模式的实施,不仅能解决农村家庭照护顾虑、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改善家庭生活质量,还能优化农村社会风气,为乡村振兴营造稳定、健康的民生环境。当前,该体系受资源分散、政策不健全、理念滞后等问题制约,需多维度发力,加快完善,切实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整合资源,筑牢体系根基。统筹农村医疗、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资源,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在农村医育结合托育服务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长期合作机制,协助托育机构做好传染病防控、营养膳食管理等工作,为婴幼儿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检查,跟踪其生长发育情况,为托育从业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指导,从资源端破解农村托育难题,为乡村振兴构建稳定、高效的民生服务支撑体系。
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将农村婴幼儿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畴,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发适用于农村的智能托育设备,搭建医育结合在线服务平台,为农村家长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健康数据查询等便捷服务,以高效、便捷的托育服务破解农村民生痛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民生”新动能。
城乡联动,补齐农村短板。通过城乡结对帮扶、优质资源共享等方式,将城市成熟的托育管理经验、师资力量、服务标准引入农村。鼓励城乡托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师资互派,推动农村托育机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拓展内容,契合农村需求。结合农村家庭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新增早期教育、艺术启蒙、亲子互动等特色服务。注重培养农村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与乡土认知,既夯实其未来发展基础,又增强家庭对托育服务的认同感,为乡村振兴凝聚家庭向心力,汇聚基层民生力量。
强化宣传,转变育儿理念。通过农村广播、村级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线下宣传册等贴近农村的渠道,普及医育结合托育服务的重要性。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学校,引导农村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形成“家庭参与、机构服务、社会支持”格局,构建多方协同的民生服务生态,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严格监管,守住安全底线。建立农村托育服务监管机制,加强对托育机构资质、卫生安全、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管。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定期考核机构的医育融合效果、安全管理水平,对不合格机构责令限期整改,以安全可靠的托育服务守护农村家庭幸福感,筑牢乡村振兴的民生安全防线。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