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政务服务 激活发展动能
——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四式”服务破解涉农审批堵点
■ 本报记者 吴周 布国睿
本报通讯员 魏月平
针对当前涉农审批存在的一些堵点,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推出“集成式、下沉式、数智式、闭环式”四式服务,为实现乡村振兴筑牢坚实政务服务根基。
“我们始终把涉农审批服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科技赋能,精准对接农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办事诉求,真正为乡村产业发展松绑减负,让农户经营轻装上阵。”9月19日,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吴杨向记者介绍。
打通涉农审批“快车道”
“以前办理养殖场审批手续,要跑好几个窗口,还得反复提交材料,现在通过‘一件事’套餐,一个窗口、一次提交,所有证照同步办理,1个工作日就全部办完,真是太省心了!”9月15日,聊城华羽禽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市行政审批局的审批速度赞不绝口。该局以事项归并、服务升级为突破口,推动涉农审批从“分散办理”向“集成服务”转型,持续削减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服务模式上,推出“自主组合+集成办理”机制,整合农药经营许可、生鲜乳收运等关联事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实现“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审批环节精简45%,审批耗时压缩90%。
织密便民利企“服务网”
在服务机制上,市行政审批局创新实行“双长制”,由局业务骨干担任“链长”,系统梳理行业需求,统筹协调跟踪推进;镇街设立“片长”,全面摸排片区产业底数,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形成“全链跟进、全域覆盖”的服务体系。为使服务更贴近民众,组建“梨乡助农团”“惠农服务队”“乡村振兴审批服务队”等特色队伍,开展“审批服务进大集”“入户助农”等活动,把政策解读、材料指导等服务送到群众身边,2025年以来,累计上门服务140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审批难题200余个。
近日,位于道口铺街道陈化屯村的保芝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申请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审批人员利用无人机对20.14公顷水域面积进行了勘查,通过手机屏幕观看无人机回传的现场实时影像,当天便办结发证。企业负责人周女士感慨地说:“过去最头疼的就是场地核验,现在通过无人机+远程视频,当天申报、当天勘验、当天反馈,方便得超乎想象!”该局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破传统审批瓶颈,推动审批从“线下跑”转向“云上办”。根据事项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云勘查”,对高风险事项开展事前云指导,对低风险事项实行远程视频勘验,对需复勘事项采用“微信视频+线下补勘”模式,全市“云审批”效率提升80%,成本降低50%。
筑牢改革落地“防火墙”
“审前贴心指导,审中一次勘验,批后监管及时跟进,既帮我们规避了整改损失,又规范了行业经营,震慑了违规经营者!”莘县农资经营店店主王先生说。为确保改革红利精准释放,审批部门携手监管部门共同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审前阶段,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提前介入,对申请人的场地选址、设施设备、功能布局等给予预勘服务和整改建议,助力现场验收一次通过,避免建成后反复整改增加企业成本。在审中环节,打破部门壁垒,组建跨部门勘验小组,将过去多部门分头勘验改为“一次到场、联合检查、综合评定”,勘验用时减少75%。今年以来,该局已联合勘验40余次,为企业节省时间超500小时。批后“联动监管”,依托审管互动平台,保障审批结果和监管信息实时传递、闭环管理,今年已累计推送相关信息500余条,实现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
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破解了涉农审批的堵点,以“四式”服务为笔,以便民利企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政务服务的“聊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