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数字化智慧监管推动生态治理变革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9月19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监管,我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制度创新和数字化改革为驱动,在全省率先推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污染物排放总量预警与处置机制,实现环境治理从“事后处罚”向“事前预警”转变,有效提升环境监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构建四级预警体系,实现总量动态管控。优化升级聊城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突破传统监管瓶颈,创新增设“总量填报、排放核算、智能预警”功能模块,建立以年许可排放量为基准的四级预警机制。系统自动监测和统计分析企业排放数据,当年累计排放量达到年许可量70%、80%、90%和100%以上时,分别触发黄、橙、红和超总量预警,实现从静态审批到动态管理的根本转变,筑牢总量管控“防火墙”。目前,已将291家企业纳入自动监控污染物排放总量预警管控。
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实时推送自动监控污染物排放量预警信息至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企业环保负责人。企业接到预警后须开展自查,综合采取治污设施优化、生产负荷调整、暂停高污染工序等措施,严控排放总量。生态环境部门根据预警级别视情况开展帮扶指导。今年2月排放量预警响应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推送预警信息94条,有效防范超排风险。
加强执法协同闭环,提升智慧监管效能。出台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污染物排放总量预警与处置的通知,建立“数据审核—线索移交—执法跟进”的闭环监管机制,将预警企业列为重点监督帮扶对象,对超许可排放量的,启动线索移交程序,依法依规处理处罚。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污染物排放总量预警与处置工作,实现市、县、企业三级联动,推动“市级统筹、县区落实、企业主责”的监管格局落地,有效提升了非现场执法效率和智慧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