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聚”实现“三新”

——莘县普法宣传教育亮点直击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王德卫

秋风习习,硕果累累。迈步在莘州大地,从机关干部主动学法到田间地头群众用法,从青少年的法治课堂到企业车间的产品研发……普法正在为基层依法治理提供“新引擎”,法治正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莘县以“三聚三新”工作思路,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实践惠及全民。

聚焦素质提升,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咱们邻里之间一定要互谅互让,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儿就闹不快,伤了和气、丢了面子划不来……”9月18日,东鲁街道人和社区的“法律明白人”王飞在小区走访排查时,现场化解了居民之间因为电动车充电而引发的邻里矛盾。莘县立足基层依法治理实际,重点抓好普法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依法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莘县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各级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推行“十百千”基层普法协同机制,推动力量下沉。探索“十人指导团+百人工作队+千人宣传员”模式,将24个司法所长纳入普法指导团,将875个“法治带头人”纳入普法工作队,将2668个“法律明白人”纳入普法宣传员队伍,融合各方优势,引导法治力量下沉基层,主动服务群众、回应诉求、排查风险。

筑牢校园法治副校长防护网络,护航青春成长。实现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充分发挥其在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教育 护航暑假”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普法专项行动和上好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等。依托“八五普法”讲师团、“正义之心”普法志愿者等力量,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青少年模拟法庭”等主题活动,以专业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聚焦创新驱动,构建融合贯通新链条

“我平时喜欢在法治公园晨练,在休闲锻炼的同时,还能学习法律常识。”9月20日,在莘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晨练的李大爷高兴地说。莘县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普法形式,不断提升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构建融合贯通的普法新链条。

构建全媒体普法传播矩阵,提升线上影响力。依托“莘县政务”微信公众号、“莘县融媒”App、“莘县政务”“獬豸瑞兽”视频号及融媒体资源,打造普法宣传“云阵地”。紧扣重要节点精准普法,实现线下活动常态化。结合年初普法工作计划,围绕“3·15”“4·15”“12·4”等重要时间节点,紧抓“法律十进”,联合多部门常态化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每年成功举办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仪式、民法典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宣传等,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聚焦固本强基,展现阵地建设新形象

朝城镇邵庄村建设了高标准的法治文化广场,吸引了周边村民来唱歌跳舞、举办各项文艺晚会,不仅满足了村民的休闲锻炼要求,还能让村民尤其是孩子们学到法律常识。莘县以满足基层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积极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序繁荣法治文艺,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创建阵地体系,发挥引领效应。依托徒骇河、金堤河两岸建成了“莘情普法”法治文化集群,整合提升党内法规主题公园、宪法公园、民法典公园等多个法治阵地;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打造省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个;引导建成朝城、柿子园等多个镇级法治阵地和妹冢镇荣盛家园社区、张鲁回族镇申官目村等多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县级引领、镇级示范、村级繁荣”的生动局面。

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擦亮体验普法品牌。积极实施“红+蓝”工程,建成孔繁森同志在莘县事迹陈列馆法治文化广场,有序推动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与各部门单位协作,完善“非遗传承+普法宣传”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公益展播、展演、展示活动。

2025-09-22 ——莘县普法宣传教育亮点直击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459.html 1 以“三聚”实现“三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