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牛”劲十足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5月15日,走进茌平区群英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大口吃着草料。饲养员手持大号铁锹熟练地往水泥槽里添加碎玉米秸秆……

“再过3个月,这些牛就能出栏了。”合作社负责人李英勇指着其中的一个牛圈说,目前,合作社共有4个养殖区,养殖肉牛1000多头。

李英勇另一个身份是茌平区乐平铺镇张李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张李村村民有多年的畜牧养殖经验,以前大家在家里养猪、养牛,但受场地所限养殖规模难以扩大,也达不到环保要求。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2018年,一些养殖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在村外扩建了规范化的养牛场,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

“我们养殖的肉牛是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两个优良品种,这两年养殖效益还不错。”李英勇说,一般情况下,一头牛犊养殖10至12个月就可以出栏,以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头牛能赚六七千元。

养殖上千头牛需要大量的饲料供给,为了储备肉牛的“口粮”,合作社购置了大型饲料机。李英勇说,牛饲料除一部分需要购买外,每年秋季玉米成熟后,合作社免费帮助农户收割玉米秸秆,秸秆归合作社所有,实现了农户省心、合作社省钱的双赢。

“养殖场里的牛粪也是‘宝’,每立方米能卖四五十元钱,附近的大棚户都抢着要。”合作社股东杜德芳说,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产业循环。

合作社积极吸纳村民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村民到养殖场打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李英勇介绍,养殖场有10多名工人,其中近半数为有工作能力的脱贫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养殖场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既巩固拓展了脱贫成果,又提高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现在养殖场的养殖能力可达2000头,如果有资金投入,我们想再多购买些牛犊,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李英勇说,他的心愿是发挥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壮大当地的养牛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牛劲”,让更多农户过上“牛”日子。

2022-05-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2103.html 1 肉牛产业“牛”劲十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