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灌溉节水 助力节水型城市建设

■ 付正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今年主要工作要着眼水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五水共享”,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聊城是农业大市,推动农业灌溉节水,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是聊城市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的重要一环。笔者通过对东昌府区水资源和农业灌溉节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当前农业灌溉节水存在的短板,提出更为适宜的对策措施和改革方向,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助力节水型城市建设。

一是编制区县级灌溉规划,理顺灌溉管理机制。结合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山东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东昌府区灌溉规划。对全区耕地进行网格划分,明确各个网格的灌溉水源,形成一张综合性灌溉规划蓝图。加强水利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的协调协作,实现农业灌溉从水源到田间的统一管理。

二是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建管相结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是水利工程长期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可通过将公益项目和收益项目进行整合包装,以达到收益覆盖还本付息条件,成功申请专项债券;充分盘活水利固定资产,利用金融工具进行专项融资;结合灌溉托管,进行社会化融资。压实政府水利设施管护责任,落实工程运行管理维护资金,确保现有工程正常运行。

三是出台具体指导意见,落实水价改革体制。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对地下水管控、水价收取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通过地下水、黄河水综合管控,计量用水到户,落实超定额加价、精准奖补和水权交易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节水意识,最终实现农业灌溉节水。

四是提高渠道建设标准,增加调控建筑物。在灌区渠系方面,提高渠道建设设计标准,逐步提高渠道衬砌比例,适当开展河道生态护坡建设,确保渠道畅通。结合实际,增加渠道节制闸建设和二级提水泵站建设,完善灌区基础设施体系。

五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后姜模式是东昌府区实施的引黄灌区田间灌溉试点模式。该模式相比渠道计量,实现了计量到户;实现了黄河水、地下水综合管控;打破“大锅水”,促进产研结合,实现节水目标;省工、省力、省钱,减少碳排放;夯实水权交易、灌区数字孪生基础;消除灌期影响,促进社会和谐;泵阀匹配,灌溉有序;预付费,便于管理。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大田作物,特别是实现了土地流转集中耕作的大田作物,宜推广喷灌或智能灌溉机器人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六是发展水利数字孪生,提高决策智能化。渠道、调控建筑物、田间节水设施属于硬件,农业水价改革等各项体制机制属于应用程序,在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缺少一个软件平台将两者相结合,使其发挥最佳效益。这个软件平台就是水利数字孪生。加快进行水利感知网建设,将水利要素数字化,最终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四预”功能,实现水资源管理自动化、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科学决策化,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作者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水利局,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聊城市农业灌溉节水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YB2023077)】

2023-08-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7620.html 1 推动农业灌溉节水 助力节水型城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