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好萧城遗址的保护利用
■ 许军
黄河几度变迁,流经聊城。作为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河,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也是一条人文之河,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其中,位于冠县北馆陶镇的萧城遗址就是黄河故道上的一颗明珠。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切实抓好萧城的保护利用,串珠成链,以丰富黄河故道上的旅游体验,促进黄河故道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制定保护利用规划。萧城遗址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历史上曾多次遭到黄河决口后的冲击,同时,和其他古遗址一样,也受到自然风化、雨水冲蚀、植物生长等因素影响。首先,应根据评估结果,明确遗址保护的长远目标和具体策略。其次,在整体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保护规划,包括修复和修建、景观设计、访客设施规划等,以确保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相协调。再次,根据保护规划,明确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包括建立保护主体、管理机构、监测和维护等,确保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最后,鼓励社会参与和共享遗址保护,包括与当地社区、专业组织、学术界合作,启动公众教育项目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遗址保护。
二是开发萧城遗址及周边文化遗存。黄河故道上的遗址对旅游开发是具有潜力的。萧城遗址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离不开周边文化遗产及所在地人文历史背景。要在遗址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三者之间找到结合点,打造系统化游览体系、设计文旅线路同样要将周边文化遗存及历史景观规划在内。积极探索遗址与周边文化遗存的历史关联点,建立起人文链接,形成区域间文旅系统化游览体系,发挥集聚优势,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打造一个主题鲜明的萧城遗址文化旅游圈。首先选择一个与文旅融合相关的主题,比如,萧太后为契丹人,可建筑一个游牧民族特色的主题公园。其次精心创作故事,以萧太后屯兵建城及萧城周围80多个村庄名字的由来为背景,将“澶渊结盟”设为主线,以点将台出土的宋代文物、城墙、饮马井、万人坑等为依据,进行角色设定,与当下最流行的即时战略类游戏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富有情感的故事。再次增加数字化应用,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影视、动画、VR等,将故事呈现给观众。可把“萧太后屯兵”改编成话剧或者“剧本杀”,通过精美的画面、优秀的演员表演和丰富的视听效果,增强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让游客通过虚拟体验,享受推理解谜和沉浸在剧情中的乐趣,从中获得娱乐和消遣,打造品牌效应。然后打造更多元化的文创产品,以遗址为主题设计和制作游戏和教育产品,如拼图、板书、益智游戏等。最后推出特色餐饮,设计和推出与遗址特色相关的餐饮和小吃产品。
三是加强宣传,提升遗址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萧城遗址历史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的宣传力度。利用遗址出土文物,在提高展示水平和保护手段的基础上,建设遗址博物馆,举办专家系列讲座并进行学术研究。开展研学旅游,开设遗址保护科普课程,形成系统的历史教育知识教材,发挥遗址社教功能,利用周末节假日推出系列特色活动,比如读书日、世界遗产日、博物馆日等特色节日,举办摄影征集、学术交流、发掘探险等有趣及互动性强的活动,吸引群众参观游览,提高知名度。
(作者单位:冠县文物保护中心,本文系聊城市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一般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冠县萧城遗址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