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将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 黑子丹

临清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具有元代、明代运河的城市,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资源为临清运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源、闪烁的灵感与广阔的思路,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更为有效地将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需要进一步明确运河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及利用的发展方向和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完善服务功能设施,塑造运河文化品牌。保护传承运河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明清时期,临清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和闻名全国的商业都会,现在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明清商业城市街巷格局和商业遗迹。《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对聊城的定位是突出挖掘运河时代商业文明,建设大运河商业文明展示区。临清市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文保队伍,投入资金近6亿元,实施历史街区保护、文物建筑修缮等工程,加快运河两岸绿化、亮化、美化,将清真寺、会通闸等12处古建筑,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通过实施钞关片区旅游服务提升、城区运河环境提升等项目,全面提升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导览标识系统、智慧讲解、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

为避免运河发展同质化,要瞄准城市“出圈”特殊密码——文化产业,进一步塑造“运河商都”“明清古城”品牌,推动古城升级,深挖文旅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到临清“游运河、逛古城、品美食、听京剧”。在推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的同时,促进现代实体经济培育发展与繁荣。

探索数字创意产业,激发运河文化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河文化是临清之魂,要以全新的思维提炼挖掘运河文化资源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对运河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具象化开发,设计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利用运河特色资源力量赋能产业升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让场景“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是临清市文化创新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临清加大力度挖掘“古城、非遗”文旅要素,运用VR技术提升钞关游览体验,钞关内的泥塑,生动再现明清时期铸币流程。采用“科技+艺术+文化”的手段,让观众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空间中与运河文化进行艺术对话。临清市正在实施临清文创产业园项目,对原国棉厂厂区旧址进行提升,注入文化创意、工业产业、数字设计等元素,打造“临清工业记忆”的工业历史文化博物馆,形成多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再现运河昔日繁华。

挖掘运河特色资源,赋能文化产业升级。文化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底蕴特色与人文印象,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临清是一座县级城市,但运河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内涵深厚、保护级别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运河文化保护过程中,通过资源盘点,找出自身优势及特色,并以此为核心寻求创新点。

临清市聚焦节假日文旅市场新趋势、新需求,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成功举办2023中国大运河(临清)非遗美食文化季活动,通过运河沿线特色美食体验、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曲艺文化艺术交流、文旅资源推介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国潮与国风、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美食的饕餮盛宴。同时集中优势资源,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寻找高端策划营销团队以推介临清美食为突破口,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继续组织举办大型文旅活动。

〔作者单位:中共临清市委党校,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专项一般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YB2023147)〕

2023-11-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965.html 1 将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