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两创”的实践路径
■ 王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贯彻落实“两创”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内容阐发,助推中华传统美德植入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昭示我们,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赋予其新的含义。毋庸讳言,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至今,社会环境和生活境遇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人们的道德意愿和内心情感是不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许多价值规范和道德精髓,比如厚德载物、诚信为本、勤俭廉政、修身慎独等,都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但在具体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社会宣传以及评判标准等方面,还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以契合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新要求。
创意加持,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尚潮流。
广大青年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因此,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青年一代的审美心理,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把握其审美习惯,借助创意,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化重塑。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创意实现跨界融合创新。例如央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用现代音乐演绎古典诗词,更加鲜活地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神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创意助推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品类众多的文创产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高品质文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落地落实的重要路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传统文化资源宝库。
科技赋能,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整体提升。
随着对文化科技融认识的不断加深,相关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科技文化融合发展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今后,应当更加广泛地运用5G、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前沿科技,使其更好地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表达方式与时代风貌,有效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与传播力。例如敦煌博物馆创造性地将静态的敦煌壁画实景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相结合,推出虚拟漫游,既有效保护了文物,又提升了展陈效果,通过科技赋能真正做到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总而言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就需要既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又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彰显中华文明磅礴伟力。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