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数字社保普及路径研究
■ 王承坤
聊城市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居民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约占总参保人数的80%,其中缴费农民208万人,领取待遇的有100万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农村社保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以乡村振兴和数字山东为时代背景,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其原因,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社保认知度、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农村数字社保建设的发展路径,为政府部门建设数字乡村提供决策支持与参考。
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将数字社保融入到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发展和智慧广电网络建设。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数字社保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终端设备和资金支持,从根本上为数字社保的有效普及提供必要的基本保障。二是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充分把握好数字乡村建设的契机,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数字化管理和数据共享。统一将社保业务数据接入到“爱山东”App,大力宣传线上办理渠道。同时,建立村级“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使数字社保的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三是对软件功能进行优化。在网络层面进一步优化相关功能,方便农民操作,促进农民的参与度显著提升,使得数字社保系统可以持续高效运行,以此在整体层面体现出良好的普及效果,为农村地区数字社保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提升农村数字社保认知度。一是引导农村居民融入到数字化中来。在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以无形之力推进乡村数字化的进程。比如,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除了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农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二是加强培训。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着重加强实操培训,比如:可以让村协理员对参保村民进行现场操作培训,使其能够掌握相关应用技能、熟练操作相关功能模块,从根本上体现出数字社保的可持续发展效能,在普及率方面得到切实提升。三是引导村民改变传统思维,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了解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
优化数字社保管理体系。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根据本地农村数字社保发展现状,对相关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进行分工,包括人社、公安、民政、残联、通信等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和任务。在构建责任机制和运行体系的前提下,使各个方面能够协同推进,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应有的社保发展成效,为数字化社保的普及率提升提供必要条件。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应用价值角度充分调研和有效论证,确保数字社保可以在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化管理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发展成效,并且在相关功能模块以及参与主体融会贯通之中体现出信息的有效共享,以此在满足民众实际需求的前提下,使得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三是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吸收和整合其他地区的数字社保发展经验,在实现融会贯通和内化深化的前提下,为本地区农村数字社保普及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聊城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