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赋能 孔繁森精神传承弘扬

■ 刘小希 李凌云

孔繁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砥砺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当前,智能化逐步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与孔繁森精神融合,能够引领孔繁森精神传承弘扬工作迈向新阶段,发挥新价值。

人工智能推动孔繁森精神内涵挖掘从人工走向智慧。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赋予了机器整合信息的能力,基于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设计,也赋予了机器创造知识的能力。其“智能”表现在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模拟,包含识别、分析、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步骤。将智能技术投入孔繁森精神研究过程,使得对孔繁森精神深刻内涵及时代价值的智能化挖掘成为可能,推动数据搜集范围扩大化、数据分析处理深入化、数据提炼整合有效化、数据研究成果创新化。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云存储、物联网系统结合,能够进一步推动研究成果转换为可视化的影音、文字、图片等,以更加符合人们认知的方式传播、发扬、保存。

人工智能推动孔繁森精神传播从泛在走向精准。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纸、广播等掌握着大部分媒体资源,占据主流地位。自媒体时代,智能化终端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接收的一体化、个体获取信息途径的多元化、社会群体文化需求的多样化。进入智能传播时代,智慧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全新动能,基于智能算法这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不仅能够获得庞大的信息流,更能对受众偏好进行大批量标注,针对不同受众输出和反馈差异化的偏好回答,为主流价值内容的个性生产和精准分发提供可能,推动内容传播向定制化方向发展,实现信息的精准匹配与快速传播,进一步提升孔繁森精神传播效率,强化知识认知、情感认同。

人工智能推动孔繁森精神展示从单一走向全景。红色遗产、红色档案、红色地标等,是展示展现红色精神的重要依托。目前,在聊城,孔繁森精神展示以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为主力,展示形式包括展览展陈、现场讲解等。依托智能技术,能够对物质、非物质两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聚类、优化、分析、提取,进行全景式再现,有利于增强受众的全方位感受、立体化认知。同时,结合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能够推动实现孔繁森精神展示的智能化、沉浸化,让受众更加真切地感知繁森事迹,激发情感共鸣。

在人工智能释放巨大应用价值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孔繁森精神传承中的安全、合理运用,需以主流价值观引领算法使用,明确正确政治方向,重视人机协同,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人工对数据分析、内容生成、对外传播等的审核把关,坚决驳斥歪曲历史、亵渎先辈、贬低经典的错误观点,最大程度净化算法的内容生态;需以优质资源主导内容输出,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做好孔繁森精神的解读阐释,推动优秀研究成果及时汇总转化,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学理支撑,以高品质内容输出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需以严格管理规范技术应用,推进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以保护和传承为目的,依法依规开展孔繁森精神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切实承担起个人及单位作为信息处理者的责任。

〔作者单位:刘小希,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服务中心;李凌云,聊城大学。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社科联“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028)〕

2024-09-0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915.html 1 以人工智能赋能 孔繁森精神传承弘扬 /enpproperty-->